叶如丹,现任爱坤设计(AICO)的创始董事兼设计总裁,同时也是天华集团副总建筑师。叶如丹长于北京,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赴美深造,并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直至全家定居上海,这些经历赋予了叶如丹独特的全球和跨文化视角。
在不同城市的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和在行业内二十年的从业经历,让叶如丹逐渐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中国部分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和深圳这些特大城市的发展受到空间的制约,以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发展方式逐渐向存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内涵式提升转型,城市规划手段也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叶如丹进一步解释到从增量发展转型为存量规划,意味着从空间扩张到空间优化。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面对这一新变化,叶如丹认为增量发展的转型,会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注意力放到盘活大量存量用地上,探索功能业态,文化复兴之路,那么相应的,建筑设计师的注意力也将转移到如何最大化存量用地的价值上,让有限的土地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城市本身的发展需求。
从现今很多城市的发展问题上,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的过往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采用了激进式的“增量扩张型”模式,为满足当时经济及市民刚性需求来使用空间,导致城市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基本不存在“剩余”规划。但是现今,这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叶如丹表示,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城市发展从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进入以有机更新为主的重要时期。
对此,叶如丹认为,要盘活城市存量用地,首先需要利用“剩余空间”,城市高强度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土地功能更替过程中闲置土地、闲置建筑的出现。对于这些剩余空间,经过合理设计和美化利用后,一方面可以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并改善市容市貌,提供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剩余空间的再利用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其次,叶如丹认为现如今公共活动空间的不足暗示了空间与使用功能的错配。城市中低效利用的土地或空间期待被激活,创造新的使用价值。重新纠正了空间和建筑的功能匹配,并经过合理的改善后,既可以腾出一定的空间位置,满足新的需求,又可以让原先的空间利用更合理高效。空间使用功能的纠正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促进城市更新,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叶如丹还强调,剩余空间的再利用和现有空间功能的再匹配其实最终都要回归到为人民服务上,空间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本质属性,优化这些空间,盘活存量用地,是城市居民的福音,也是城市更新,创造新形象的有效途径。(文/陈天泽)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