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要闻> 正文

长三角地区打造跨域低碳发展样本

2022-10-20 15:29:42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徐雨晨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期,包括上海、海南、吉林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密集公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相关意见、计划等“路线图”。其中,多地表示要建设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近日,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示范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示范区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相关方案旨在为探索一体协同落实碳达峰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落实跨域协调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

  着力打造长三角低碳发展样本

  据介绍,目前示范区碳达峰主要目标是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业界共治、全民参与的一体协同降碳格局,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具体而言,到2025年,在青吴嘉两区一县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体率先实现高质量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示范区将坚持五大原则:一是一体协同,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在节能降碳联动、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增强碳汇能力以及绿色低碳准入、碳减排核算等重点领域一体协同推进,整体提升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是系统推进,强化政策技术集成赋能。突出区域降碳政策在示范区系统集成,强化新方法、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突破,有力引领和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三是增存并举,实现稳妥有序安全达峰。立足示范区能源资源禀赋,稳妥有序压减存量,循序渐进控制增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确保稳妥有序安全达峰。四是示范引领,彰显区域标杆样板特色。汇聚长三角区域优势资源,聚焦集中引领和分类示范,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片区、园区、社区和项目,加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五是业界共治,凝聚绿色低碳转型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探索创新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绿色低碳共建制度,推动全民共建低碳社会。

  集中引领和分类示范双向发力

  水乡客厅近零碳规划加速推进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各类产业园区对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在新时期碳中和愿景下,产业园区建设的生态性和碳中和特性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是示范区相关工作的重要一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杨文敏介绍,相关规划旨在把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融入水乡客厅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推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领域近零碳技术产品的综合集成应用,大力探索减源、增汇、替代的近零碳路径,一体打造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引领作用的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区和样板间。到2025年,水乡客厅绿色低碳节点性区块、功能性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基本建成,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到2030年,碳排放实现零增长,生态碳汇明显增加,水乡客厅基本建成近零碳示范片区,碳中和试点示范技术率先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水乡客厅的集中引领,在实际操作中,示范区还推动了不同片区的分类示范。如在水乡客厅原点周边(方厅水院、创智引擎、科创学园、会展村苑),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的先行先试,大力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地(水)源热泵、氢能、生物质能、近零碳建筑等技术设施,并与原点周边重点项目同步设计、建设、运行。“三园”(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建设聚焦近零碳建筑、低碳循环立体农业、生态碳汇技术示范应用和水林田湖草湿一体化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增湿扩绿,持续提升物种丰度和碳汇能力,提供良好生态体验。

  同时,加快推进研创古镇(青浦金泽)、智造蓝湾(吴江汾湖)、数慧云巷(嘉善大舜)三个产业功能片区建设与发展,将“三区”建筑深度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综合能源方案、绿色综合交通、绿色金融、大数据赋能与经济、业态、模式创新等深度融合。

  政策赋能与技术支撑双措并举

  加大标准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存在碳数据收集、减碳路径选择、效应评估和交易的量化标准不一的问题,如何在转型过程中更好地平衡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成为关键。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郭茹介绍,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为例,其涉及沪苏浙两省一市,但到目前为止,沪苏浙有自己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且部分口径不完全统一。这意味着,当下还有诸多摸底工作需要完成。

  为此,同济大学牵头学校多个学科,有将近12个学院的老师和专业骨干参与了这项工作,包括环境、城规、建筑、土木、交通、农业等,此外,工作组还联合了三峡、中节能、宝业集团等企业力量参与其中。

  同时,相关机构加大了政策赋能与技术支撑结合力度。

  目前,示范区正积极探索实行分领域、分阶段、分区域一体协同的碳减排扶持和补贴政策。如利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实施并纳入国家年度规模计划的光伏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支持;与此同时,结合示范区实际,一方面加强先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引进与试点应用,另一方面推动共建一体化数字治理平台与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比如,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色交通等领域先行开展试点示范,推动碳普惠规则共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互认,以点带面逐步扩大领域范围,建立示范区碳普惠激励机制。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