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漯河市住建局节能减排工作受通报表彰

2022-12-24 10:02:2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富亮 栾文琦 贾鹤责任编辑:王富亮

  本报讯 (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栾文琦 贾鹤 ) 近日,漯河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对全市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先进单位给予通报表彰。

漯河市住建局节能减排工作受通报表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领域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向“双碳”目标稳步迈进。

  居住品质之变 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持续提高

  近年来,漯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环保相关精神,构建单体建筑、住宅小区、生态城区三大绿色发展体系,逐步实现建筑节能向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全市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79.46万平米,占新开工面积比例达到100%。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占比逐年提高,截至目前,漯河市共有绿色建筑(含在建)项目872.9万平米,其中一星级绿色建筑228.28万平米,二星级绿色建筑63.99万平米,三星级绿色建筑6.289万平米。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有5个,合计73.91万平米,其中设计标识2个、标识面积25.93万平米,运行标识3个、标识面积47.98万平米。

  建造方式之变 装配式建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自2017年启动以来,漯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率先开工建设、投产运营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率先制定出台年度任务计划,切实把推进装配式建筑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资源能源的有力举措,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模式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漯河市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工程项目共有70项,总面积446万平方米,建成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3家,装配式建筑开发、设计、施工龙头企业15家,装配式PC构件设计年产能达18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年设计产能达25万吨;临颍县和漯河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县),漯河市远大天成、天成鸿路两家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行业环境之变 积极构建预拌混凝土企业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2021年以来,漯河市积极构建预拌混凝土企业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高标准承办了全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直管县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24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作为先进单位进行典型发言,为各地市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漯河经验”。

  2022年,河南省散装水泥发展中心对全省第一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环境综合整治达标企业颁发合格证牌。漯河市21家企业获此殊荣,占全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50%,占全省第一批达标企业的45%,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发展理念之变 建材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显现

  绿色建材是建筑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建筑品质的有力保障;漯河市以绿色建材认证为抓手,切实完善制度机制,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推进建材行业转型发展。截至目前,漯河市已组织7家建材生产企业共3大类、44种产品实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第一批4家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于今年8月份获得绿色建材二星级认证。

  2022年10月12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漯河市成功被评为“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国家级试点城市”。漯河市入选国家级试点城市,将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促进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推广与应用,加快建筑品质提升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内生动力之变 以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推出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探索新路径……2021年迄今,全市建筑业规模以上预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企业和一级建筑企业等重点企业实现有研发活动的企业40余家,研发投入金额达1.19亿元,研发项目80余项,分别集中在装修外墙装饰辅助定位装置、建筑消防机器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

  展望未来,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之以恒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漯河经验”的示范效应,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力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