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栾文琦 张丽霞) “俺家的老瓦房到处是裂缝,今年春天,政府给我重建了两间平房,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11月22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陶庄村70多岁的田成彦高兴地说,他是村里的分散特困供养户,自从盖了新房,他对今后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农村危房改造是改善和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一项惠民政策,是一项情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来,河南省漯河市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圆困难群众“安居梦”的一项民心实事来抓,让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俺家的老瓦房瓦片都脱落了,以前住着整天提心吊胆,今年六七月份,政府帮俺家新换了房顶和门窗,屋内也重新吊顶,整修地可得劲。”临颍县瓦店镇大庙张村张恒说,爱人有精神残疾,两个孩子智力也有问题,他只能在附近打零工以便照顾家庭。做为脱贫监测户的他,很高兴好政策为他托了底。
今年,临颍县在疫情反复的多重影响下,临颍县住建局结合各乡镇排查上报与农户改造意愿等情况,组织第三方鉴定机构开展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对经鉴定住房确属C级、D级的农户或无房户且符合政策的列为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乡镇、村负责组织实施。截止今年9月底,提前完成了212户的改造任务,实际改造农村危房213户,全力保障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安全。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临颍县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漯河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临颍县先后发放各类宣传册和告知书近3万份,及时让群众了解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操作程序等相关政策及申请流程,以确保宣传到位。其次,深入排查,对疑似危房的农户,组织房屋鉴定部门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评定鉴定,对经鉴定为C级、D级的危房户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实施改造。在确定改造对象时,准确认定补助对象,确保困难群众优先得到政策扶助。同时,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的三级公示操作流程,确保阳光操作。此外,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承担,并对质量安全负责,确保建起安全住房。
49岁的周金亮是郾城区孟庙镇三周村人,记者走进他家时,他正在拉土整修院子。“感谢党的好政策,俺家的新房终于盖起来了。”由于老房多年未修缮,漏风又漏雨,妻子有病,两个儿子上学需要供养。赶上今年的好政策,他花6万多元盖起了这所90平米的新平房。“这其中,有3万元的补贴资金是政府给的,新房有三间卧室,俩儿子再也不担心没地方住了。”聊起来,他忍不住一遍遍说,村干部们隔三差五就到他家来看看,很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记者离开时,正赶上邻居送来了一袋红薯,邻里间的互相照顾和各级政府的关怀,让他的内心倍感温暖。
48岁的周春菊是孟庙镇闫陶村人,家有2名残疾人,丈夫因病去世后,残疾的她带着孩子生活,家中没有一个劳动力。三间瓦房经常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今年,经过危房排查和申报鉴定,政府为她的房子专门进行了维修,新加盖的屋顶、焕然一新的门窗和吊顶,让她的老房变新房。
据了解,郾城区今年实际改造农村危房37户,是全市第一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改造的是危房,温暖的是民心。危房改造切实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使困难群众生活的精气神更足,也让他们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帮扶作用,我们提前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的年度任务。”市住建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危房改造目标任务数为403户,已全部竣工,在9月底省住建厅通报中,排名居全省第一方阵(第4名)。
把民生实事办实,让困难群众真正“安居”,离不开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倾力付出。今年以来,漯河市盯紧农村生活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市住建局依据省级危房改造工作方案,细化并制定了《2022年漯河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深入各县区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对施工质量加强检查,严格落实施工和竣工验收标准,确保改造危房“安全适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同时,市住建局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补助资金拨付进度,特别是临颍县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和疫情因素影响,提前完成了竣工验收和补助资金拨付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472.8万已基本拨付完毕。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