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2022-10-17 10:13:54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富亮 桂杰 项吉责任编辑:王富亮

  本报讯 9月27日,蓝天映衬下的黄梅国税综合小区,显得格外通畅,施工人员正抓紧拆除外墙的脚手架,新刷的浅黄真石漆让整栋楼焕然一新。再过几天,这里两家居民将添上新婚喜庆的红色。这是黄梅县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个缩影。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县委书记刘欲晓视察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近年来,黄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常性地听取工作汇报,督办工程进展情况。按照“政府主导、住建主抓、部门协同、居民参与”攻坚模式,以夜不能寐、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改到位”为落脚点,创造性地将“你”和“我”变为“我们”,充分调动老百姓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把老旧小区改造“小事情”办成改善民生福祉的暖心事、大实事。

  据介绍,2022年,黄梅县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57个小区2117户,改造面积19.3万平方米,其中基础类小区已完成改造项目的80%。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改造不是因陋就简、简简单单地修补,而是真正实现改造一个成一个,真正让群众住得舒服、舒心。”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在调研老旧小区改造时提出要求。

  一张简单的表格上,9个问题囊括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方面面:小区路面修复或新建、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棚、新建或疏通修复排水设施、新增消防设施……9个选项中,5项后面都画上了“√”。

  像这样的表格并不是个例。从老旧小区改造专班工作人员拿出的装订好的册子上可以看出,一页页的,都是这种表格。

  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落到实处,黄梅县成立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指挥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周六召开督办会并开展现场拉练,实地查看改造进展,改造专班现场汇报情况,提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梁视察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多征求居民意见,把老百姓想改造的内容落到实处,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要把共同缔造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黄梅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县政府副县长王小恒说。

  改造专班在每个小区进行改造前,都会邀请小区所在的社区负责人一起开会讨论改造方案——社区工作人员回去宣传政策——向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问卷调查表——确定改造方案让老百姓审看——现场考察——施工前公示。改造专班还会让施工方出具本周的施工计划,现场进行质量监督。

  引导居民参与共建,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重要推手。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汪营督办旧改工作

  “我们坚持凡事和老百姓商量着办,发动社区、小区功能性党支部、业委会、居民代表和施工方等共同商讨改造方案,坚持改造全过程让居民参与进来,充分尊重居民改造意愿,把点单权还给居民,力争处处改到群众心坎上。”黄梅县住建局局长汪营说到。

  位于城西社区的物贸小区是享受共建成果的小区之一。因建设年份早,小区诸多配套严重滞后,且受地势低洼影响,排水不畅,小区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苦不堪言。

  小区居民参与共建后,全力探寻排污出口,最终商议以管道埋设的方式解决污水排放难题,但管道要横穿两户私房,业主代表们多次上门与私房业主进行协商。小区污水顺利接入市政管道,彻底改变了“小雨小淹,大雨大淹,暴雨看‘海’”的现状。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质监局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质监小区的居民们更是用实际行动来主动支持改造工作。每家居民都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要求进行外墙立面的改造,现在小区面貌与之前截然不同。

  建安小区,隶属于古塔社区。在改造之初,居民们排斥小区改造工作,但看着周边小区生活环境的大变样,小区的居民代表联名向指挥部申请列入改造对象,并积极主动配合施工。

  一些开始有抵触情绪的小区居民,纷纷自觉申请加入改造行列。

  从拆除围墙到释放公共空间

  “以前有一面墙堵着,空间有限。现在这样敞亮多了,以后晚上还可以下楼来转悠一下散散步。”家住警苑小区的陈先生望着拆除后露出的大片空地,憧憬着不久后的新生活环境。

  在他身后,搭建的脚手架上,施工人员正在有序地对楼栋进行改造。

  拆围墙,是黄梅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一大举措,结合风貌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改造,让老百姓最大程度上享受便利。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评审会议

  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梁曾说:“要突出重点,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统筹考虑‘强功能、促提升、补短板、惠民生’要求,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办好民生实事。”

  陈先生所居住的警苑小区与另两个小区相连,以前有围墙遮挡,围墙被拆除后,警苑小区、派出所小区、卫生局小区3个小区合而为一,居民活动空间更大。

  “拆除围墙解放了公共空间,打通了消防通道。我们打算利用这些空地修建一些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黄梅县老旧小区改造专班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一位婆婆说方便多了,她从这里可以直接去街上买菜,再也不用绕一圈了。”

  老旧小区改造,要不要改,怎样改,群众说了算。

  在原本的设计方案上,竹林社区警苑小区是对小区内绿化进行提升。在征集居民意见时,不少居民反映小区内停车位有限,常因停车引发纠纷。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时,大家一致表示优先解决停车位刚需问题。

  “为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篇‘小工程、大民生’文章,我们根据意见修改了施工图纸,适当减少灌木绿化面积,以乔木增林荫,将车位由14个增加到45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黄梅县住建局局长汪营说。

  早已今非昔比的,还有黄梅镇刘塘社区水利回收小区。小区的垃圾杂物全面清理了,外墙也进行喷涂作业。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水利回收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水利回收小区建于1997年,现有67户居民,是“高龄”老旧小区的代表。在改造前,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车辆无序停放、各类管线杂乱无章、屋顶漏水等问题成了居民的“烦心事”。

  “小区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垃圾堆积如山,而且这个房子建得时间久,外墙墙砖掉落,还砸到过车上。”居民陈师傅看到小区进行改造,脸上堆满笑意,“终于盼到了!从效果图上看,小区配套设施很齐全,停车位、健身器材都有,还多了绿化。”

  始终将居民反映强烈的改造内容纳入改造范围,黄梅县以“改到位”为落脚点,实现“软硬件”同步提升,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

  从“里子”到“面子”的两手抓

  小区改造成果怎么样?生活设施是否便利?还有什么诉求?

  9月4日,县委书记刘欲晓再次实地察看老旧小区改造情况,一口气查看6个小区,与群众深入交流其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看法和感受,现场解答群众疑问。这已是他两个月来第4次去改造现场。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内容分为必改项目、“三化”改造和提档项目三种。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古塔社区建安小区召开改造设计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

  弱电管线入地,雨污分流,消防设施达标,小区绿化增加为必改项目,全方面排除房屋安全隐患;美化、亮化、绿化提标到位,着力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为“三化”改造;根据小区空间、场地条件和业主意愿,实施门禁系统、充电桩、停车位、外立面改造等项目则为提档项目。

  “改造采用EPC模式建设,按照‘一次招标,两年申报,两年建设’模式,对零散小区进行基础类改造,对整合小区进行完善类改造,对有条件的小区进行提升类改造,同时助力业主推选业委会,制订居民公约,提升居民共治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小区管理的后半篇文章。”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政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水平说。

  118户居民共用一条污水管道,该怎么解决?

  在东山社区人民大道十巷,其周边的腾龙小区、酱品厂、电影院3个小区,因只有一条污水管道,雨天排水不畅,道路经常积水。对此,小区居民常受其扰。

  污水管道并联改造,实行雨污分流,打通消防通道……一系列改造动作,让3个小区道路不再积水,交通也变通畅了。

  如何让小区从“无人管”“等人管”变为“请人管”“自己管”?

  安居小区建设至今已有20多年,但这么多年来,该小区从来没有“物业管理”的概念,处于缺乏管理,甚至无人管辖的状态。

从忧居到宜居的嬗变——黄梅县真情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纪实

设计方案征求居民意见

  该小区进行改造后,在竹林社区和业主委员会、小区党支部、业主代表会议上,正式讨论聘用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在全体共同的努力下,物业管理很快投入运作,他们采取的是在没有收取物业费的情况下,先干起来,让业主看到效果、看到希望后,坚定对物业管理的信心。

  有了物业管理,小区的运作一切都有了“头绪”。安居小区在经过全面的改造和细致的物业管理后,居民黄先生对该小区的前后变化颇有感触,“一切都变了,咱们小区现在充满了正能量。”他笑着说,现在小区变得和和美美,大家都举止文明,以前肮脏拥挤的小区变成了干净清爽的家园。

  2019年至今,黄梅改造完成的62个老旧小区均成立业主委员会,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后期将动员各小区招募社会资源参与小区管理或实行业主自治管理,构建起“小区事务大家谈、小区建设大家管、小区服务大家做”的良性管理体系,让广大居民成为小区改造后的管理者和当家人。(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桂杰 项吉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