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王平丽 李斌凯 ) 河南省漯河市积极探索扬尘治理新模式,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双促双赢,经济发展与碧水蓝天互惠共生。2022年上半年,漯河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优良天数125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居全省第一方阵。
建章立制抓长效
先后出台《漯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制定污染防治条例6章36条,处罚裁量标准6项18条,构建精细化、科学化、动态化管理机制,为科学防控、依法治尘提供法制保障。制定《漯河市扬尘污染分类精细化治理手册》,对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拆迁工地和待建场地等实行分类管理,做到工程开工前围挡设置、喷淋安装、冲洗平台、道路硬化、地面覆盖、监控设备、扬尘公示“七个到位”,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出入车辆冲洗、土石方施工湿法作业、车辆密闭运输、施工地面硬化“六个100%”,坚决杜绝使用尾气超标或未经检测的车辆和机械、在建楼体高空扬尘、未安装空气质量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施工等现象。
科学管理促落实
细化责任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做到网格内污染源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公开公示,接受监督。
强化督导检查。建立日督导、周汇总、月通报考核机制,采取重点督查、联合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施工现场和重点治理区域进行督导检查,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
优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扬尘污染防治智慧化平台建设,改造监测监控线路750余条,开启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对204个施工工地进行在线监管,坚持线上筛查和线下督查相结合,实现扬尘污染治理无遗漏、无死角。
强化联动执法。联合市城市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采取停工处罚、错峰生产、媒体曝光等措施,严厉打击屡促不改、问题突出的施工单位和企业,始终保持扬尘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开展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春季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常态保持、持续提升。
源头把控强服务
注重源头管控。组织宣传引导,让施工单位了解相关政策,落实相关要求,帮助企业制定“一工地一方案”的扬尘治理防治措施,做到早预防、早治理,确保扬尘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全程跟踪服务。成立专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现场指导施工企业科学防治,重点抓好新开工工地、土石方施工以及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的扬尘污染防治,特别是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期间土方作业施工难问题,出台《秋冬季土石方作业专项治理方案》,指导辖区内项目工地提前做好土石方施工及渣土清运作业时间规划,建立土方外运工地台账清单,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防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人性温情执法。细化扬尘管控措施,将工作重点聚焦在补短板、强监管上,做到交问题、交整改、教方法。创新监管方式,施行“首问不罚”政策,做到“首提醒、再督办、屡次不改才移交”,杜绝简单粗暴,以罚代管,提升监管执法温度。
示范引领重帮扶
在全省率先开展“绿牌”示范工地、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对施工现场防控措施标准高、自控能力强的企业,授予“绿牌示范工地(企业)”称号,在日常督导巡查中,减少巡查频次,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享有优先施工权。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73家项目企业被授予“绿牌”荣誉称号,达到树立标杆典范、发挥示范引领的目的,助力企业工程建设提速增效。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市政府“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帮扶指导及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帮助企业补齐扬尘治理方面的短板漏项。加大精准帮扶力度,监管部门与企业齐心协力,确保扬尘治理等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