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唐山建设> 正文

构筑未来 愿做江山装配工——记河北省劳动模范张晓峰

2022-06-03 11:02:36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徐静责任编辑:陈希

  从启程时的“同行者寥寥”到如今的“火爆围观”,他以“毫米级误差”为装配式正名,从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到建成空间可变、宜居舒适的住宅楼,他以“匠心”呵护万家灯火,十年磨一剑,他用坚持与传承,描绘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他是河北省劳动模范张晓峰,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总工程师。

  张晓峰作为主要完成人拥有《装配式住宅墙体现浇段模板施工方法》等专利21项,发表论文4篇,先后获获得五矿首届职工岗位创新十大成果,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度全国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创新竞赛特等奖,全国冶金行业工程设计二等奖,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河北省建筑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河北省建设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项,河北省第五届“创青春”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铜奖,中冶集团科学技术特等奖,山东土木建筑学会优秀成果等多项科技奖项,完成省部级工法7篇,参编有河北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团体标准,制定企业技术标准20多项。

  夯基础 提标准 品质效益持续提升

  装配式建筑,重点在“装”和“配”上,很多人对它的理解都是“搭积木”式的,将一个个零部件在工厂生产完,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组装,但“搭积木”只是说出了装配式的形式,却没能展示它的内涵。装配式不仅仅是“搭积木”,而是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经过手工打磨的部品部件,更加精细精准,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便是拼起房子的“零件”——预制构件。

  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领路人,张晓峰下了大力气在预制构件的品质提升上,他坚持利用技术手段,从构件生产过程入手,从源头控制质量问题的发生,推行构件生产首件交底、验收制度,尤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惩罚力度。以“构件品质不容妥协”为价值导向,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提升”专项活动,作为组长,他亲自带队每周进行一次质量联查,并第一时间组织班组负责人召开分析会,将检查出的问题逐一“亮相”,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分析会上圈定的质量问题,将作为下周检查的重点,如此循环往复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了构件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双提升”。

  随着生产厂二期生产线的投入使用,为了满足技术质量管理的需要,他在生产厂设立了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并牵头制定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手册,对生产资源实行供给侧改革,成立了搅拌站、模具车间、钢筋加工车间、保温板车间,可达到车间内独立配送,优化了成品库管理。作为装配式公司的总工,张晓峰坚持以技术手段夯实内素、提高产能,率先提出采取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蒸养技术与施工交底辅助运用等技术创新方法,大大缩短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将流水线叠合板制作时间缩短2个小时以上,使流水线生产方量每天保持在近40立方米,为去年同时期生产速度的两倍;通过调整配合比中的原材料参数以及设备参数,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了约30-40%,使混凝土构件提前1-2小时出窑,降低了约20%的蒸汽使用量,每一方混凝土构件节约了近15元,提高了产量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

  争朝夕 践初心 熔炼团队甘为云梯

  唐山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中冶集团劳动模范、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诸多荣誉加身的张晓峰,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常说“我并没有那么优秀,每一个立项,每一个研发成果,每一个奖项的取得,都有强大的团队在身后默默支持我,我只是运气比较好。”

  他将创新工作室作为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培训站,将预制构件生产车间作为主战场,带领工业化研发中心的青年员工深入各条生产线,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疫情期间,张晓峰组建公司金牌讲师团队,围绕科技创新、标准规范、施工重难点、设计管理意识等方面,通过“云平台”,将培训直接送达一线,视频语音直达每个技术质量人员的手机和电脑终端。

  工业化设计研发中心是中冶绿建核心优势所在,张晓峰身体力行,全面推广使用PKPM装配式智慧工厂管理系统,针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工厂的全生产流程进行管理,实现工厂+项目的管控模式,并加大质量、进度、成本等指标的考核,不断完善智慧工厂智慧中心的建设,打通了中冶绿建品牌智慧工厂质量、材料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全部模块系统的管理。

  百舸争流千帆竟,策马扬鞭正当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张晓峰以实干为桨、以担当为帆,步履铿锵,以“无我”的奋斗精神,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加速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为谱写中冶绿建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徐静)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