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居住理念已从“居者有其屋”转向“居者优其屋”,在追求住房品质的同时,提升幸福感也成了重要的一环。作为建筑人,我们更应该认清肩上的责任,建筑理念也应该从“为居者建其屋”转向“为居者优其屋”,这当中的“优”,便是对工程质量的精益求精,便是建筑人的责任与担当。
“优其屋”需要不忘“初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诗句不止表达了诗人心系黎民苍生的胸怀,也表达了建筑质量对人们安居乐业的影响;“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的呼声,曾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深拨动代表们的心弦。对建筑质量的不懈追求,成了建筑人的“初心”,打造宜居、舒适的优质工程也成为建筑人的终极目标。如何确保在建筑过程中,不忘初心呢?笔者认为,自然是质量意识的树立,但在要求全员树立质量意识之前,更多则应该是从管理者入手,因为往往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会对职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唯有以上率下,才能同心同德,让质量成为一种责任和使命,成为人人遵守,奉行的自觉行为,便能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才能共享质量强企的丰硕成果。
“优其屋”需要独具“匠心”。“工匠精神”的提出,无疑让人们的视野再次聚焦到了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工作上,而透过“工匠精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种生产力、一种创造力。对建筑业而言,质量之魂,更应存于匠心。在建工程过程中,每一次的混凝土浇筑,每一次实测实量,每一次执行“三检制”,若能如工匠对待手中的工艺品般,精心打磨,精雕细琢,以专注、执着的“匠心”,真诚相待,那势必会大大减少质量问题。建筑人,虽然不需要在作业面亲自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但却依然需要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旦选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的“韧劲儿”,在任何一个细部做法上“较真儿”,时刻保有一颗“匠心”,如此才可在提高工程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引领质量高标准、擦亮企业品牌形象。
“优其屋”需要保持“耐心”。至今忆起“楼脆脆”事件,依然心有余悸,历历在目的质量事故,无不敲响着警钟,警醒着建筑人,我们建成的房子不可能“推倒重建”,想要它屹立不倒,成为百年建筑,必须把握好过程的管控,这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当属建筑材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没有高质地的材料,一切建筑施工质量都不会有保证。试想,如果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材料是不合格的,那么不管施工工艺水平有多高,最终产品也注定是不合格的。
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非常多,对各种建材的质量控制都很重要,时刻保有一颗“耐心”就显得尤为关键。所谓“耐心”,便需要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重复去做各种细碎的事,例如,每批次进场的材料,认真核对生产厂家的资质、产品质量证明、出厂检验报告等资料,严格细致的审视产品外观、品种、规格、尺寸、型号是否符合要求,在对于管材方面,认真检测公称、直径及壁厚,防止以次充好,而对于那些需要复试的材料,必须进行现场取样送检,待材料复试结果合格后在使用,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对材料的收、发、储、运各个环节的链条式管理,从源头上避免不合格的产品用到工程上,筑牢质量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干就干好,做就做精”一直以来是我们所践行的质量理念,若以“初心”、“匠心”、“耐心”,全程参与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之中,坚持走好质量强企之路,方能彰显央企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到让居者优其屋。(徐静)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