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唐山建设> 正文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公司解码企业“工匠精神”

2022-04-20 15:45:3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佟欣责任编辑:陈希

  “工匠精神”网页上的理解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广出匠人的国家,当前的社会工业已经进入4.0时代,当神舟飞船飞向太空,我们创造出“中国高度”;当蛟龙入海探寻海底秘密我们成就了“中国深度”;当高铁飞快地驰骋在铁轨上,我们缔造了“中国速度”。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里诠释着对品质的卓越要求。

  从企业的角度探寻工匠精神的维度,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提,工匠精神发自于人,作用于魂,这个魂不仅仅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更是核心竞争力、品牌实力等多方表现。

  技术创新需要工匠精神

  作为走在建筑业前沿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企业,要在市场立足,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小小的技术的改进,每年可以为企业开源节流上千万元;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可以解决困扰企业生产的难题。“工匠精神”需要技术创新者精雕细琢每一件产品,不断用科学的大脑想问题,不可有“差不多”思想。施工企业做优做强,对各类工程质量和技术创新有了更大的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艺标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每一个细节,严把每一个环节;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耳听八方,小心谨慎,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认真钻研、大胆思考、不惧困难、勇于挑战。每一项技术创新成果都是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公司围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装配式钢-混结构体系、装配式低能耗建筑三个主打产品和总包模式定位,开展体系研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活动。截至目前,三大产品体系的研发成果在京津冀等多个工程210万平方米建筑得到应用,开展了40多项装配式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技术服务工作,项目成果的示范工程项目已超40余项,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示范60余万平方米,部品部件供应量15多万立方米。

  人才培养需要“工匠精神”

  一个企业只重视数量的培养,而不重视质量的培养,这就是揠苗助长。不仅会对人才本身造成伤害,更会浪费大量资源花费在人才培养上,使人才培养的成效大打折扣,最终影响人才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培养技术型人才,是每个企业对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技术是一个企业持久发展的力量源泉;一个学习型社会,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要想前进,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竞争能力,这不仅是充足的经济实力,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否则,不进则退,企业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集团公司在首届金牌工人、能工巧匠、示范班组命名表彰报告会上,公司领导谈到,激励机制崇上“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要让“工匠”成为企业里耀眼的明星,成为社会明星,成为一种荣耀;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要使一个企业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的良好机制。集团公司根据自身条件广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包括以师带徒言传身教等方式来加快后备力量的培养;集团公司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人才培养需要“工匠精神”这一理念。

  企业文化需要“工匠精神”

  企业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员工拥有共同目标、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的灵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企业文化,让员工树立“工匠意识”,把工匠精神深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让每位员工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让一天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懈怠”成为企业价值追求。“工匠精神”可以带动企业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工作起来更有热情更具活力。同时,“工匠精神”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的效益的提高,注入了新生力量。总之,“工匠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好处不言而喻。

  工匠精神是一种全民需要的精神营养:个人需要工匠精神,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初衷;企业需要工匠精神,这是缔造卓越品质的基石;社会需要工匠精神,这是塑造国民品格的良方。(佟欣)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