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空场地,四周没有围挡,道路无法硬化,没有办公室,没有指挥部;烈日炎炎,尘土飞扬,蓝色衬衫被汗水浸湿,黝黑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发光,这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承德高新区高铁商圈崔梨沟段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日常。“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起背包走天下,哪里需要哪里是家”,这本是路桥人的写照,但如今,却也成为二十二冶建筑人的注解,并不专业的他们,在承德这片土地上,怀揣着热情,开始了筑桥、筑路、筑梦的全新旅程。
带镰刀上班 翻山越岭测地貌
承德高新区高铁商圈崔梨沟段工程位于承德市南区崔梨沟段,道路全长2991.282米,包括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山体爆破、绿化、亮化、管道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承担京沈高铁承德南站前的主要交通量。未来承德1小时到北京,承德市也借此机会正式纳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对于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实现绿色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此,项目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成为承德市政府极为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你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上班的必备品是什么吗?”项目总工左彬回忆起初到现场的景象,仍然忍不住有些小激动,“是镰刀啊。真的,那时候地里的草长得一人高,不配点工具,都干不了活。”
项目正式开工时,面对杂草丛生的“大野地”,本来就一头雾水的项目管理人员,更是觉得无从下手,没有图纸,没有经验,办公区设在哪儿?从哪儿开始干?怎么干?所有人都犯了难。而此时,承德市政府又提出希望二十二冶能够配合地形图测绘工作与地质勘查工作,甲方又要求项目部在7天内完成3公里路段的红线桩恢复和横断面采集工作。怎么干?硬着头皮也要干!项目测量员带着两台GPS接收机,开始了翻山越岭的野外测量工作,当时正值盛夏,地形复杂,杂草丛生,无处遮阴,又四处被蚊虫叮咬,有时候甚至只能看到仪器在荒无人烟的杂草丛中穿行,他们常常忘记吃午饭,一出任务就是一整天。为确保工作如期完成,二十二冶测量处带队组成5人的测量小组前来支援,增加了3台GPS接收机,白天数据采集,晚上加班进行整理。历时5天,共完成红线点放点259个,横断面踩点2213个,实地测设道路红线面积209012.3441平方米。
“三进三出” 项目建设“步履维艰”
没有誓师动员,没有漫天飘扬的彩旗,甚至没有像样的办公区,考虑到实际难处,好邻居中关村承德创新创业大厦项目腾出了职工活动室,作为崔梨沟项目的临时指挥部,工程终于开工了,可正当项目部摩拳擦掌,准备大开拳脚时,又有新阻力出现。
“我们是失地农民,政府不解决,你们别想干活,不行!”铲车横在路中间,农民们个个群情激愤,项目管理人员束手无策,只能退出现场,像这样的场景,前前后后上演了三次,项目部跟打游击战一样,跟村民玩起了“躲猫猫”。项目经理每天三次找政府“报道”,希望政府及时解决征地问题,在项目经理“软磨硬泡”下,政府终于出面跟村民进行协商,给出一部分工程给农民,他们成立队伍,既解决了农民失地的问题,也让农民有活儿干,有收入。
与“静态爆破”过招 道桥新手变高手
承德高新区高铁商圈崔梨沟段工程为下穿新建京沈高铁娘娘庙段市政公路工程,需要进行土石方开挖,特殊位置需要进行爆破,爆破位置南面10米处有高铁桥,东面有供热站和500万高压电网,西北100米处有2个洞口需要保护,在北面60-70米处还有一座变电站而且工程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要在此处进入施工现场。根据工程特点,考虑到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设备,采用静态爆破剂是最合理的选择。
静态爆破是一种新型的爆破方法,它是常规的炸药爆破的一种发展、延伸,解决了在某些特殊情况及特殊环境下不允许使用常规炸药爆破来拆除构筑物及对岩石、矿石开采的难题。
据项目总工介绍,静态爆破的施工方法在承德地区的应用也属先例。为了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项目管理人员集思广益,加班加点制定方案。项目修筑一条宽为6米,坡度不大于30度的便道,用山皮石做铺垫,供机械上下和人员行走,清理出作业面,为测量布孔和钻孔做准备,及时做好对爆破范围内构筑物保护工作。介于开挖高度较高,爆破作业不能一次性完成,挖掘机采用分台阶装卸爆破后的石方弃渣,并运送到指定场地。
项目部初步计划四个半月完成开挖任务,每月完成一万立方米,“打孔、装药、涨列、撬挖、液压锤破碎、运输施工工艺。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我们对静态爆破也算驾轻就熟了”项目总工左彬如是说道。在摸索中前进,在学习中掌握,项目部里这些道桥领域的新手们,开始掌握要领,逐渐成长为“行家里手”。(徐静)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