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自古人杰地灵。作为震后援建唐山的第一批企业,中国二十二冶在唐山这片热土,深深扎根、辛勤耕耘,为这座城市的浴火重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其中,中国二十二冶与唐钢结下了深厚友谊,从震后第一炉“志气钢”开始,多次参与唐钢的建设,尤其在唐钢技术升级改造工程中,接连攻克了唐钢3200立方米高炉和冷轧罩式退火炉安装的两座大山,更是为这份友谊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唐钢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是唐山市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其重要性在于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优化唐钢钢铁产业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唐钢集团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披荆斩棘克难关
如果你要问唐钢3200立方米高炉项目最困难的施工部分,中国二十二冶的技术人员一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矿槽设备和主上料胶带机械室设备的安装。作为矿槽施工中最大难点,矿焦振动筛和焦丁振动筛在安装中要求的精确度极高,要求纵、横中心线和轨道纵向中心线极限偏差±3毫米,横向水平度公差1/1000,标高极限偏差±5毫米,这就对起重工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二十二冶唐钢技改项目部派出了吊装经验最丰富的两个起重班组,共同承担起矿槽设备的吊装任务。
在吊装时,设备安装的精度和平衡性,是吊装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称量斗重11吨,振动筛重14吨,且称量斗所在平台高度不够,吊装人员将其解体分成两部分进行安装。他们先将上半部分使用吊车吊装到平台上,根据称量传感器的高度调整好漏斗,并用槽钢将其固定在平台上使基础稳固;下半部分则使用电动葫芦吊装,与上半部分对接后用螺栓把接,确保称量漏斗的荷重传感器支撑面在同一水平面内。由于厂房内只有一台小型的手控5吨天车且三条皮带机线上都在加紧施工,为节省施工时间,吊装人员硬是靠倒链和电动葫芦,手拉肩扛将设备、管道安装到指定位置。8月份的天气正值盛夏酷暑,由于厂房四周已用彩光板密封,厂房内如蒸笼一般,豆粒大的汗珠顺着参战职工的脸庞缓缓滑落,现场甚至能听到汗水滴落的声音,却听不到一声抱怨。为拼抢工期,参战班组连续36个小时奋战在矿槽厂房内,困了在过道边打个盹稍做休息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
征程再起谱华章
出色业绩带来了业主的信任与肯定。由于高炉工程的良好表现,唐钢集团又把唐钢冷轧薄板厂罩式退火炉二期工程的安装任务交给了二十二冶。年产量80万吨的唐钢罩式退火炉二期安装工程是唐钢冷板厂又一重要的生命线,工程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全氢罩氏退火炉技术以及奥地利艾伯纳公司的进口设备。中国二十二冶主要承揽包括8台罩式退火炉的组装,炉台、加热罩、冷却罩、内罩、地下室公辅管线安装及合口,电气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内容在内的五大环节,并且工期仅为79天。
施工过程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设备到场后,虽然外方派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但由于厂家没有提供设计图纸,给现场设备安装造成极大困扰,并且参战职工还是首次接触奥地利艾伯纳公司的设备,对采用欧洲标准的设备原理、构造都不了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价格昂贵且安装精度高的进口设备让施工人员吃了不少苦头。为让参战班组尽快了解设备性能、原理,中国二十二冶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勤与外方厂家沟通的同时,通过对照设备标签进行翻译,自行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制作施工图纸等方法,弥补了缺少安装图纸这一缺陷。
二期工程的施工是在罩退一期工程正常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危险系数极高。例如阀台系统施工就位于地下室内,四周各种介质管道众多,除通风效果不佳外,氢气、煤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施工中需要多次动火改造,稍有疏忽,后果将不堪设想。为防止意外发生,项目部安全人员提前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发现和解决现场安全施工存在的问题。为降低危险系数,确保安装安全快速进行,经与业主协商决定,在地下室内用彩板修筑隔离墙,设置风机,并且掀开地面盖板达到通风效果,同时由专人佩戴煤气、氢气报警器,随时对煤气氢气浓度监测,让施工安全的高墙层层修筑,牢不可破。
岁月恒久,源远流长。唐钢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是中国二十二冶与唐钢漫长合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二十二冶追求卓越的一个缩影。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二十二冶人,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认真对待每一个工程,把每一个工程做成展现企业良好形象的镜子,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不断的谱写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故事。(徐静)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