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家出台了相应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指导意见,各种利好政策孕育而生,同时也让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进入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领导班子的视线。他们敏锐地认识到,建筑业即将进行一次历史性变革。他们迅速调整公司今后的发展思路,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共同研究开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探索转型之路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团队的研究讨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选择了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共同合作,全力打造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山市首个装配式住宅小区浭阳锦园项目开工建设。与此同时,首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楼——浭阳锦园4号楼应运而生。浭阳锦园4号楼“中冶绿建钢结构住宅体系”,该结构体系属于国内首创的装配钢结构结构体系,被列为中冶集团重点项目、河北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新理念,在面对项目施工组织及诸多技术难题时,项目部以高标准、严要求,上下统一,全面谋划,保证这一全新的结构形式能够落地生根。
瞄准“高精严”,打响钢构品牌
由于是初次接触“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进行技术标准及相关政策的学习。从最初的建模设计到梁柱节点讨论再到钢结构TeKla建模完成,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讨论。同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专项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反复推敲论证,力求找到切实可行的最佳技术方案。在构件生产阶段,首次应用BIM技术。将BIM模型中所包含各种构配件信息输入电脑中,制定符合现场施工计划,并在预制构件生产的同时,向施工现场传递构件生产进度信息。
钢构件设计是技术人员攻破的第一个难关而钢构件生产则是技术人员攻破的第二个难关。首先是叠合楼板的生产。不同于以往的叠合楼板,4号楼叠合板采用的是箍筋和直筋的组合,而非传统的桁架筋与直筋,这就要求构件生产既要保证楼板的质量,还有维持楼板的外观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技术人员不断实践和改进,研究了一项固定箍筋的研发专利,完美地解决了4号楼楼板的生产问题。其次,带有“十字”钢梁和“八字”钢梁的预制剪力墙。如何固定钢梁的位置,从而减少构件预制所产生的误差,以及对后期安装的影响?种种问题另技术人员犯了难。经过反复的实验推敲研究,公司自主研发并设计了钢梁固定架,成功地将预制墙体的钢梁位置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预制钢结构外挂板,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体积庞大。这就对构件的制作精度提高了要求,为此,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商讨,并制定了解决方案,即“一个构件,一套模具,一个平台,一个班组”,在固定的平台上,固定单独的模具,且始终由专门的一个生产班组进行制作,力争将构件的生产误差最小化。
齐心协力显担当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对于研发人员来说,生产关卡过了,研发进程就成功一大截。技术人员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构件安装问题。构件体积庞大、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项目部管理人员多次组织会议商讨解决最有利可行的安装方案,一是强调该工程的特殊性、重要性、全新性。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职工的责任心,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以“给自己家盖楼”的动力去施工;二是组建了一只安装攻坚小组,小组由钢结构技术人员和土建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同时将安装队伍,分段分层管理,将安装工作细致化,简单化,并且制定了两班倒工作制度。由于工程的特殊性,焊接质量也是整个工程中的重点,它决定了钢结构及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及质量,因此,项目部抽调公司焊接能力较高的技术能手并在两个班制中设立专门的技术负责人,对钢结构的焊接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测量,在保证工期的同时,保证了安装精度,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利可靠的保障。
如今,“中冶绿建钢结构住宅体系”,已经赋予钢结构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新的内涵。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积极发挥在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创新研发高效、绿色、环保的绿色建筑,牢牢抓住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