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怎么探?怎样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
在去年携手省级机关“走进党史教育基地,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简称“共学共建”)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基础上,南京提出持续开展“共学攻坚6040”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实施“一社区一案例”,为每个街道(镇)和社区(村)解决1个基层治理难题,重点培育形成60个机关赋能基层治理案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共学共建”迈向“共学攻坚”,建邺区紧扣“学”“攻”“共”三个关键词,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攻坚克难上拼作为,在共建共治共享上求突破,确定了一批攻坚项目,解决了系列“急难愁盼”,探索出了一些管根本、利长远的经验做法,不断展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邺图景”。
深化提升,在“学”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我们老党员要发挥余热,多作贡献。”10月16日上午,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洲岛紫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余名社区党员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今年7月刚当选楼栋长的老党员周爱玲激动地表示,将当好居民的“知心人”,架好沟通的“连心桥”。
当下,建邺全区上下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全体党员干部争相学报告、谈体会、话担当,在报告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在10月28日召开的区委常委会上,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全区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长期战略任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推进“共学共建”向“共学攻坚”深化提升,“学”是前提和基础。在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建邺区通过共学党史、共办实事、共谋发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史力行中践行使命担当。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南京今年启动“共学攻坚6040”行动,建邺区第一时间研究部署、落实推进,精准对接机关所能与社区所需,着力织密到底到边、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今年3月起,建邺在全区开展“聚心惠民、居此莫愁”集中走访行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在此基础上,区级机关与街道、社区共研共商,拟定治理选题,并主动向省市部门和驻区单位沟通,全区形成71个“一社区一案例”项目;截至目前,建邺区实现街道社区选题立项全覆盖,市级挂钩部门和区级机关参与领办全覆盖,南苑街道小爱幼儿园等15个“一社区一案例”项目已初见成效。
学深悟透是为了学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建邺区委区级机关工委主要负责人说,社区最了解社情民意和治理难点,但因力量有限、精力有限、资源有限,一些问题有心解决却力有不足。以“共学”为前提,发挥机关单位的资源优势、职能优势,推动各方力量共下基层、共解难题、共办实事,把“学”的成效切实转化成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聚力聚焦,在“攻”上拼作为
上午10点多,网格服务驿站接到楼道杂物堆放的12345工单;10点20分,楼栋长上门协调;不到11点,杂物清理完毕……这是10月18日,发生在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社区芳华苑小区的一幕。
群众诉求迅速响应、快速处置,源于市、区两级政务办携手街道社区压缩工单办理流程。洲岛家园是江心洲启动拆迁后首个交付的安置房社区,受原先生活习惯影响,居民高空抛物、噪声扰民等工单量居高不下。在以往,工单流转中间环节多、问题解决慢、群众满意度低。市、区两级政务办立足社区实际,紧盯“急难愁盼”,探索工单直接跳过区平台的“市—街—社区”三级工作机制,让工单直达社区治理“最后一米”。
“市级工单‘一键进街’,背后是一整套流程再造。”建邺区政务办副主任介绍,12345工单类型纷繁复杂,首先要“攻坚”的难题是哪些工单可以直派?经过与市政务办多轮研讨、反复筛选,确定了物业管理、小区防控等4大类11个事项的热点诉求为直派工单类型。另一问题是工单派下去谁来解决?洲岛家园社区在悦江苑片区打造了网格服务驿站,选聘了一批楼栋长和居民志愿者担任“帮办员”,工单“进街”后直达驿站,“帮办员”发挥邻里优势化纠纷、解难题。以噪声扰民为例,办单时间由过去的1个工作日缩减为3小时左右。
在建邺区,机关干部“向社区报到”不是什么新鲜事。深入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深入推进机关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下沉社区、服务群众已成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建邺区委区政府认为,推动“共学共建”迈向“共学攻坚”,重点在“攻”,这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下沉服务为社区减负,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机关优势,着力攻坚一批单靠社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着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省市机关资源,着力化解一批群众反映最强烈、关注度最高的治理难题。
在“攻”上拼作为,建邺区多个“一社区一案例”项目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沙洲街道富春江东街网红餐饮密集,油烟问题曾让周边居民不堪其扰,省委台办、市委台办、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与街道社区联合治理,“五联工作法”让网红街区环境治理实现管得了、管得好。兴隆街道兴达社区老年人口较多,市、区金融监管局多次开设“金融大讲堂”,帮助居民认清“天上掉馅饼、地下有陷阱”,赢得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示范引领,在“共”上求突破
走进莫愁湖街道北圩路社区,一个“特殊”现象是,辖区小区物业门岗、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全部都在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保护点”标识牌,公布举报电话。
“社区有0—18周岁未成年人1100人以上,其中14户为困境儿童,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社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北圩路社区党委书记石岩说,未保工作较为专业,社区缺乏经验和有力抓手,省、市、区民政部门与社区联动,协助引进专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组织提供危机介入、心理辅导等服务,将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延伸至社区;辖区学校、家政服务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单位积极配合,签订《强制报告协议》;驻区单位党员、辖区离退休党员等主动担当志愿者,共同织紧织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网。
“共学攻坚”特别强调一个“共”字。建邺区“一社区一案例”项目普遍多元协作、多方参与,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法路径。区市场监管局与双闸街道江湾社区探索建立商圈议事机制,与辖区商业载体共同开展志愿活动,居民志愿服务积分可直接兑换爱心商家消费券。区委组织部、区房产局、区发改委与南苑街道庐山社区联合开展“党建楼宇”项目,实现了楼宇行业资源内的信息共享、阵地共享和服务共享。
在建邺区委区政府看来,“共学攻坚”不是为了解决单个问题,“共”的深层含义还在于通过剖析案例,解决一批共性难题、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经验,着眼长远破题基层治理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在“共”上求突破,建邺已有案例从“个案”变为“经验”。南京城市社区网格以300—500户为基本单元,建邺以南苑街道、江心洲街道为试点,对网格“细化”“瘦身”。庐山社区每个“微网格”仅100至150户,并配备1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微网格员,引导群众性自治,以身边人管身边事。“微网格”治理项目被市委政法委认可并作为市区两级政法委领办项目。在南京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上,“精网微格”工程被全市推广。
采访中,多位社区工作者表示,“机关部门切实为社区链了资源、解了难题。”不少机关党员坦言,“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担当!”建邺区委区级机关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深入推进“共学攻坚”,后续还将组织“一社区一案例”相关评审,党员干部作风“硬不硬”,问题解决是否满意,群众“打分”“阅卷”“说了算”。
在今年8月南京公布的首批60个“一社区一案例”重点培育项目中,建邺区入选7个项目,数量居全市前列。
□ 本报记者 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