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34.8米深的地铁站是怎样建成的?

2022-11-15 11:02:3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刘书卫责任编辑:徐雨晨

——中煤三建市政公司合肥地铁5号线北一环站施工纪实

  本报讯 (通讯员 刘书卫)立冬之后,寒意渐浓。走进中煤三建市政公司合肥地铁5号线5B标地铁车站项目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车扭动着圆润的身躯发出轰轰低沉;待绑扎的钢筋在工人的踩踏下发出叮叮的撞击声;指挥人员通过对讲机传达着每一道任务;焊接钢筋时迸溅的焊花像跳动的音符;繁杂而有序,汇聚成一串美妙的音符……

34.8米深的地铁站是怎样建成的?

  北一环路站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蒙城路与北一环路交口南侧,沿蒙城路南北向布置,南端与阜阳路站相连接,北端与蒙城路站相连接。标准段结构宽度22.1米,标准段埋深约31.3—33米。大里程端埋深34.8米,小里程端埋深32.9米,车站总建筑面积16820平方米。

  2018年12月,中煤三建市政公司正式进点施工。“集结号”吹响后,大家才充分感受到该项目建设的不易之处。由于施工地点处在合肥市中心主干道蒙城路上,车站周边建构筑物距车站基坑最近为13.5米,车站南端头临近南淝河,距离仅为266米。正式开建后,主干道需要封闭断交、场地中央纵穿南北10KV架空裸线需要迁改,地下纵横交错的管线需要迁改。

  想要在“立锥之地”建造一个长274.5米、标准段宽22米、深34.8米,合肥轨道开建以来最深、技术难度最大的地下四层车站,让建设团队感到了空前压力。退还是进?“只要承诺过的事,天大的困难也要扛下来。”项目经理徐珊随即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工作。

  封闭合肥南北主干道蒙城路,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不可能,该标段前承建单位不出意外在此碰壁。据介绍,之所以叫5B标,就是因为之前一个承建单位耗费数年却败在了交通导改上,不得已退出后,项目最终重新招标。中煤三建市政公司凭借能征善战、敢啃硬骨头的顽强作风顺利拿下此标段,由此开启了在江淮大地上书写奇迹的时刻。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愿干事的人。缺乏市中心交通导改的经验,就一点点学习积累;缺乏沟通渠道,就一点点打听;没有关键数据,攻关小组就分时段、人工采集各类天气下的车流量,小组每日累计步行超过10万步,终于拿出了较为科学的导改线路。方案一遍遍地敲定,又一遍遍地推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论证后,2019年5月,项目部拿到了合肥市政府的导改批文,这时距离正式开展导改攻关只过了6个月,完成了前弃标单位一年半未完成的交通导改任务。接下来,项目部又“趁热打铁”,仅用3个月快速完成了供电、燃气、供水等各类管线一期迁改任务,为全面推进车站施工打开了局面。

  2019年9月16日,项目北一环路站地下围护结构正式开工。建设伊始,便连续刷新了合肥地铁建设的多项纪录。据了解,这是合肥市首次在围护结构中使用双轮铣槽机设备、首次采用套铣接头地下连续墙工艺、首次在地连墙中采用玻璃纤维筋新材料。历时140天,顺利完成140幅地下连续墙浇筑,创造了合肥轨道交通同类地质条件下,采用成槽机和双轮铣槽机设备施工地连墙成槽、完成浇筑的最快纪录。

  2020年11月28日,北一环路站正式进行主体土石方开挖。2021年5月8日,车站首段基底顺利通过验收,最深34.8米,相当于向下12层楼的深度,刷新了合肥轨道交通最深纪录。2021年11月1日,车站首段顶板顺利封顶。2021年12月27日,历时有效出土153天,完成了合肥“最难挖”车站土石方工程。

  2022年5月29日下午,合肥5号线5B标项目部北一环现场附属首根围护桩开始钻孔,项目部北一环主体工程进入附属结构施工阶段。目前,北一环站B出入口底板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附属结构已进入大面积施工阶段。

  “今年以来,受疫情、渣土外运困难等因素影响,工期非常紧张。项目部优化资源配置,倒排工期,全力以赴保目标,为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铆足了劲。”自北一环路站项目开工以来,项目技术经理周黎明一直坚守在施工地点,虽和爱人同在一个项目,一个吃住在工地现场,一个工作在项目综合部,近在咫尺却也“聚少离多”。

  车站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绑扎着底板钢筋。技术员主管李猛介绍说:“目前车站整体工程还剩余3个出入口,完成总进度的95%,剩余的附属结构和路面恢复预计在12底之前将全部完工。”届时,北一环路站将全部完工。

  走出项目,工地上轰鸣的机械运转声音依然响彻在耳畔。此刻,萦绕在笔者心头的疑问也有了答案,深34.8米的合肥最深地铁车站正是在中煤三建市政公司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施工队伍的千锤百炼下,浇灌出的最好成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