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江西婺源首批14栋古建筑全球寻找“保护人”

2022-09-20 13:38:1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姜涛责任编辑:徐雨晨

  本报讯 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江西婺源近日对外发布14栋历史古建筑的名称、地址、建筑面积、历史年代、结构类型等信息,向全球招募“保护人”,冀活化利用古建民居,留住徽韵“乡愁”。

  婺源是中国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28个,有古村落101个,3810处古建文物遍布全县,被誉为“徽文化大观园”。

  为让古建“流金”,让古宅“淌银”,婺源县面向全球公开招募有经济实力、有古建情怀的“宿主”(个人或单位),作为古建筑认领保护人,促进古建筑向“展览陈列、艺术文创、特色民宿、徽州研学”等方面华丽转身,实现古建民居活化利用。

  位于婺源杨泗庙24号八角亭磡垴的詹若棠、詹纯鉴、詹纯冰故居,征集信息显示建筑面积240.34平方米,历史年代为清朝,结构类型为坐西朝东、徽派砖木、三开两进。

  “这些古建筑大都散落于各村落,我们想让它们发挥应有的历史和社会价值,也想把这些探索保护经验对外分享,希望有志之士广泛参与,加入我们保护古建筑的大家庭。”漫步该古民居所在的蚺城大庙街历史文化街区,婺源县常务副县长邓跃跃告诉记者。

  在婺源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光耀的带领下,记者步入一栋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屋内部分木质结构已有损坏,从墙上的报纸和年历贴画可见此前居住者生活的相关信息和痕迹。

  “老房子一旦没人住不打理,就会漏雨,梁柱等木制材料容易腐烂,日积月累就会塌陷,房子就很难保住。”刘光耀补充说,在认领保护的过程中,住建部门还会对认领人的改造和装修方案进行审核,不能破坏其原有风貌和相关建筑结构。

  在成功运用古建筑异地搬迁保护模式的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看来,借用社会力量,以商业运营来养护古建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历史古建不用起来它就是一个固化的资产,还要投入大量维护修复成本,在传承保护中发挥其价值,无疑可以实现多赢。” (姜 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