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共创智造时代 共享智能成果”。日前,由中建装饰所属东方装饰参建的2号综合馆已正式交付使用,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场馆,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同时,也将成为大美合肥对接世界的新窗口。
最大的钢桁架会展建筑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锦绣大道与广西路交叉口,钢结构屋面宛如一张张“弓”,总用钢量约1.3万吨,钢结构屋面吊装总重达3200吨,屋面弧形结构直径约144米,超过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是我国跨度最大的钢桁架会展建筑。
与常规单曲弧形幕墙不同,综合馆东西面的侧幕墙为弯弧穿孔金属幕墙,在视觉呈现上如同盛放的“水上烟花”—“黄花菱”。在综合馆幕墙施工前期,项目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同类型场馆的资料,但未找到相似幕墙结构造型。异形双曲幕墙的打造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建立异形幕墙空间模型,准确测量幕墙龙骨弯弧参数,解决异形双曲幕墙设计图纸无法直接指导现场施工的难题。现场施工时,从三维模型中提取异形幕墙参数,将幕墙分隔为尺寸合理的“模块单元”,制作龙骨拼装胎架并进行整体吊装,连接处扭转焊接固定,最后完成面板安装,使得整个三维模型“跃屏而出”。
既沿方管中心扭转,又整体弯曲的方钢管加工难度极大,现场龙骨对接施工时存在错位情况,龙骨完成面的平顺度会受到影响。为此,项目团队利用千斤顶、槽钢等材料工具,自制龙骨扭转夹具,将龙骨对接位置的一端夹住,用千斤顶将另一端的侧边顶住,并进行加力扭转,待两端完成面基本统一时,再将对接位置进行焊接,方钢管加工难题得到完美解决。
为保持良好采光性和建筑美感,综合馆采用了异形玻璃幕墙,整体坚毅有力、刚劲挺拔,和曲面金属幕墙共同表现出“刚柔并济”之美。
“精细化”是破题关键
错落有致的玻璃异形幕墙也是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2号综合馆抗风柱的倒斜面使得整个玻璃幕墙与地面成12°锐角,玻璃幕墙的单块玻璃重达338千克,安装位置高达36米,吊装、安装的难度较大 ,施工作业危险系数高,如何分毫不差地安装异形玻璃幕墙是项目难点。项目团队采用三维软件进行幕墙模型的建立和浏览,将建筑结构模型导入三维软件,在碰撞检查和进度方案模拟等方面进行重点应用。
基于精细化BIM施工模型导出构件的编号与加工数据,完成大批量材料下单任务,使用程序一键剖切,生成施工定位图纸,项目团队绘制约1000个竖向龙骨剖面图,确定12000个平面定位数据,保障异形玻璃幕墙安装分毫不差。
项目团队对施工重难点部分进行可视化模拟与分析,将施工工序模型化、动漫化,动态演示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法、控制要点与检验标准,直观展示重要样板的施工工序,大幅提高施工技术交底质量。
从“建造”到“智造”
为解决玻璃幕墙外倾斜角度大、单块玻璃尺寸大、安装位置高等问题,项目引入玻璃安装机器人与臂架式高空作业平台,建立人机协同工作模式,在提高玻璃安装精度的同时可有效保障施工安全。
通过传感器实时计算,大致确定安装位置,凭借前端拥有1.2吨吸力的吸盘,可轻松将玻璃抬升36米。现场施工人员利用曲臂车,进行玻璃位置的微调与固定,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曲臂车施工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该项智慧建造技术节约项目工期40多天,玻璃安装效率提升四倍,玻璃安装成本降低30%。
从“建造”到“智造”,项目团队在一次次的试验、推选、论证、运用中,大幅提升了施工进度、保障了施工质量,创造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斩获“中建集团科技示范工地”等荣誉。项目团队利用过硬的智慧建造技术,保障工程如期“落地成型”。
该项目将与一期“双剑合璧”,成为合肥市集展览、会议、演出、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展馆,在极大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助力安徽成为长三角“触摸世界的新窗口”,全方位呈现城市多元化与开放性魅力,成为展示安徽形象、安徽发展的标杆建筑。(王家瑞)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