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秦皇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秦皇岛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的总体情况。
海绵城市是一种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其核心是尊重自然生态本底,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建设,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城市透水地面面积、提升雨水储蓄调节功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渗透、储蓄、净化和利用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对于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而言,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统筹城市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土地利用、水系环境、绿地系统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相关内容,打造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城市条件,建设河清岸绿、人文和谐的绿色海滨城市,助力秦皇岛市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今年5月,秦皇岛市通过两轮评审,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在2022年—2024年3年城市建设期内,秦皇岛市将围绕打造“安全韧性、生态循环、共建共享”的滨海旅游海绵城市,以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重要抓手。在3年示范期内,中央财政将给予9亿元专项资金补助。秦皇岛市也将投资30余亿元,完成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建筑、河道水系、雨水管网泵站及老旧小区改造等9大类、100多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的“秦皇岛模式”。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山水城相融的生态空间格局。利用秦皇岛市天然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基底,构建系统性生态空间格局,保护自然水系结构,实现水体良性循环。强化城市蓝绿线管控,完善城市排水体系,推进城镇排水系统厂网一体化运营,优化防洪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内涝应急处理能力。
建设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抓住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契机,综合统筹市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强化问题导向,做好管网现状普查,针对性地实施城区雨水设施改造工程、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公园绿地、自然廊道、排水通道建设、老旧管网修复100余项工程,不断完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城市排水体系,整体提升城市水资源保障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
打造高品质绿色人居生活格局。统筹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4个层级,识别自然空间布局,发挥生态本底优势,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做好水库、河道、洪沟等水体的治理,提升防洪应对能力。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严格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构建城市蓄排平衡体系。有效发挥绿灰蓝设施效能,进一步做好洪涝潮系统治理。运用“+海绵”理念,建设一批海绵型道路广场、社区游园、绿地公园等海绵示范项目,新建、改建一批海绵小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为高效推进秦皇岛市的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秦皇岛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了5个专项工作组。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核心,涉水专项规划为依托,其他规划落实“+海绵”理念,形成了完善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今年2月10日,秦皇岛市出台了《秦皇岛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在相关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指标要求,在规划、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审批环节全过程管控。为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标准,秦皇岛市还编制了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设计导则、城市道路设计导则等“一规划八导则”及相关图集,建立起覆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制度体系。同步升级现有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实施监测、管理和评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区域全覆盖、过程全管控和效果全监测。
秦皇岛市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此为契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构建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全面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建设会呼吸、有弹性的绿色生态港城,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孙也达)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