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500米以上摩天大楼将成为过去式

2022-07-19 14:21:51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昊责任编辑:徐雨晨

  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成为历史,意味着城市外在的高大豪华,在未来将让位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义。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推动开展城市设计,加强城市风貌塑造和管控,促进新老建筑体量、风格、 色彩相协调。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500米以上摩天大楼将成为过去式

  这是自2020年以来,相关部委第四次提到“限高”的政策。显然,国家对于城市建筑高度的管控力度逐步加强,此次写入《“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更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建设超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

  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镇化突飞猛进。2000年之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城乡人口流动后,我国城镇化率于2011年首次突破50%,实现了历史性的结构变化。随后,城镇化率很快突破60%。

  当前,我国即将达到城镇化的成熟期,大规模的城乡人口转移不会再持续出现,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将相应减少。

  随着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未来人口数量将不足以支撑超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因此,适配于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的高密度、超高度的城市建设模式,将不再可持续。

  资本和技术造就大量超高层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资本和技术是驱动城市发展的两条主线。

  从资本来看,容积率可以看做是地块的资本密度。资本驱动的城镇化,土地财政和地产经济形成合力,从而造成了大量高密度社区出现。同时,电梯技术为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技术对空间的拓展能力依然存在上限,特别是消防因素,各国对于超高层建筑都有不同管控要求。

  在我国,为确保消防安全,居住区的高楼一般不能超过100米。于是,大量99.9米的高楼拔地而起,撑起了一片片百米高楼组成的高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趋势。

  密集的居住区,在突发疫情时,更容易发生社区传播。超高层楼宇是否在面对各类不确定的城市风险时,能够展现出韧性?显然,中等密度、布局合理、健康宜居的居住区,开始成为倡导方向。

  与实现“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建设超高层建筑也与实现“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运行与超高层供水,是额外新增的两大电力消耗领域。研究显示,一栋摩天大楼每平方米年耗电量高达139度,能耗远高于其他建筑,因此被称为“电老虎”。以150米超高层住宅为例,单个电梯能耗较100米高层住宅高出40%以上。超高层住宅相较于普通高层住宅额外增加的供水耗电量约为2400千瓦时/年。

  政策层面,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推动绿色转型,重点就包括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

  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雄安新区,在设计伊始,就拒绝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模式。通过引入“小街区、密路网”模式并与本地的自然环境、地域文脉的结合,打造出中低密度、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培育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化高层楼宇在我国遍地开花。上海有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深圳有592.5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北京有528米高的北京中信大厦、广州有塔身主体高454米的广州新电视塔。其中,大部分建筑都由欧美建筑事务所设计,用于体现城市的国际化雄心。

  超高层建筑进一步加重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超高层建筑形成刺眼的天际线,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韵味与感知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而且要严格控制历史文化遗迹周边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开发。此次对于超高层建筑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体现了我国在新时期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风貌管理,更加科学和审慎的态度。

  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成为历史,意味着城市外在的高大豪华,在未来将让位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义。(李 昊)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