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北上广深四城立法 破解城市更新难点

2022-07-05 13:13:0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邢灿责任编辑:晨阳

北上广深四城立法 破解城市更新难点

  近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发布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北京成为继深圳、广州、上海之后,第四座针对城市更新立法的一线城市。

  北京城市更新立法有何亮点?地方为何纷纷推进城市更新立法?各地在城市更新立法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北京推进城市更新立法

  《条例》共总结了5大更新类型、12项更新内容,重点突出民生保障,体现首都特色。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保障老旧平房院落、危旧楼房、老旧小区等房屋安全,提升居住品质为主的居住类城市更新;以推动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老旧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为主的产业类城市更新;以更新改造老旧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保障安全、补足短板为主的设施类城市更新;以提升绿色空间、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等环境品质为主的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以及以统筹存量资源配置,优化功能布局,实现片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

  “《条例》对旧改焦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如允许腾退空间发展租赁住房和便民服务。”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评价。在简易楼和危旧楼房改建方面,《条例》提到,可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补充部分城市功能,适度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可适当增加建筑面积作为共有产权住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方面,《条例》则提到,经业主共同决定,业主共有的设施与公共空间,可通过改扩建用于补充小区便民服务设施、增加停车位。

  立法破解城市更新难点

  事实上,北京并非首个对城市更新进行立法的城市。在此之前,包括深圳、上海、广州在内的一线城市已先行一步,开启城市更新地方立法实践。

  202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开始施行;2021年7月,《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9月,《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开始施行。

  此外,立法护航城市更新的也并非仅有一线城市。

  2021年6月,《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发布;时隔不久,《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印发;今年4月,《郑州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出台。

  为什么各地纷纷对城市更新立法?相关专家表示,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法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法治保障,为解决城市更新中的难点、堵点设定法规依据,进而提高城市更新推进效率。

  “城市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尤其是一线城市,搬迁一直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通过立法的方式,可以有效破解城市更新搬迁难问题,有助于保障多方主体权益。”相关专家举例说。

  同时,城市更新立法也是在全面总结城市更新实践经验做法。以北京为例,《条例》起草说明提到,北京持续推进旧城改造活动,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更新,并不断推进实施。

  目前,北京已出台了40多项配套政策,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这些实践经验和制度政策有必要通过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固化,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不大拆大建”已成共识

  从各地立法内容看,“不大拆大建”已经成为各地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共识。

  如北京,《条例》强调“减量发展”,不搞“大拆大建”。同时,结合首都城市特点,坚持“留改拆”并举,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模式,统筹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更新,促进老城整体保护。

  又如,《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强调,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遵循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数字赋能、绿色低碳,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原则。

  再看广州,《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要求加大对城市更新微改造的支持力度,针对微改造项目挖潜空间难、审批许可难、资金筹集难等瓶颈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提倡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

  地方立法如何因地制宜

  让城市更新有法可依、有矩可循,是破解城市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未来,无疑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立法护航城市更新。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已有411个城市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各地出台的有关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超过200个。

  在实践中,各地不断创新实施模式,出台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等超过200个,不断完善支持存量更新的政策举措,逐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

  在此过程中,地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相关专家建议,城市更新立法做到因地制宜还需要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城市发展、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当地居民的情怀综合调研,参考国际经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延春提醒,地方在针对城市更新进行立法时,需结合自身实际,如城市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土地使用现状、产业发展趋势等特性进行立法,设计出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更新模式,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城市经验。(邢灿)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