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聚焦超龄农民工 返岗转型成就业新趋势

2022-05-24 11:21:4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刘小燕责任编辑:晨阳

聚焦超龄农民工 返岗转型成就业新趋势

  建筑业清退令的出台给超龄农民工带来了转型就业的新挑战。但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年岁渐长、劳动能力降低、家庭责任交给年轻一代等因素,不少农民工早已主动寻求其他就业机会。

  前几日,在家中等待数月的老殷终于接到老乡陈勇从广州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位于白云区的工地已经筹备开工,可以买票、做核酸检测,准备返岗。与两年前不同的是,从事十多年砌筑工的老殷现在已不再是建筑工人,而是一名工地保安。

  近年来,和老殷一样主动寻求转型的农民工不在少数。记者采访发现,他们有的换了身份和岗位仍然留在工地上,有的则选择了劳动强度更低的职业。

  逐渐降低的劳动能力

  今年58岁的老殷家住湖北省石首市调关镇,比老乡陈勇大10多岁,两人是跟同一位师傅学的砌筑手艺。2007年,儿子上初中后,老殷和妻子一同前往广东务工,常年在惠州、东莞、深圳等各个建筑工地工作。

  据老殷介绍,21世纪初前往南方大城市务工是一种潮流,大家都认为在外面工作机会更多,收入更高,年轻力壮的基本都出门挣钱去了。这些同乡可能不在同一个工地,但总有机会在某个城市遇到彼此,相互也一直保持联系。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回到老家过春节的老殷返回工地的时间被一再推后。他说:“眼看着能干活的时间已经少了好几个月,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出了些问题,这两年干活总是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早年工地条件不好,常年在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老殷不仅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肺功能也受到伤害,砌筑进度比同项目其他工友总是慢一些。妻子这些年跟着他在工地搬砖、运砂浆,劳累过度,晚上要贴着膏药才能入睡。经过认真商议,夫妻俩决定暂不外出,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在建筑工地,做防水也是一项高劳动强度的工作,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的代福已经在这行干了近30年。“铺设防水卷材时要同时用喷枪加热,一般在楼顶和外墙作业,火烤和高温让人很难熬。”他说,“自己今年53岁了,感觉已经不适应这样的作业环境了。”

  近两年来,代福不再跟着施工队全国各地流动施工,而是有选择性地留在夏季气温更低的内蒙古、陕西等地,同时也会减少工作时间,逐渐降低工作强度。

  离开工地又回到工地

  年岁渐长给老殷和代福等农民工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劳动能力的降低,他们因此也逐渐开始考虑并安排60岁以后的职业道路。此时,当年一同外出务工的同乡工友们发挥了作用。

  2021年春节过后,老殷感觉身体有所恢复,于是想再次找机会出门。已经返回广州工地的老乡陈勇知道后,主动联系老殷并给他介绍了一份工地保安的工作,每月工资4000元,随时就能上岗。

  “工资水平的确比砌筑工每天500元要低,但是每天都可以上班,也不用在各个工地频繁流动,相对来说更稳定。”老殷说。工地上的主要工种、车辆、材料,自己早已熟悉,转岗难度低,劳动强度降低很多,以保安的身份留在工地是老殷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工地保洁员往往也是由60岁左右的农民工担任,四川达州的何文祥就是其中一位。尽管今年已经65岁,何文祥胳膊上的肌肉仍然很明显,这也是他在工地干了30多年的见证。

  5年前,何文祥过完60岁生日后,儿子建议他换一个轻松的工作,不要再做粉刷工了。“孩子们总是担心,但我确实还能干得动,综合考虑下来,我联系工地负责人换了份保洁的工作。”何文祥说。由于涉及建筑垃圾的清运,工地保洁比一般的环卫工作复杂,需要一定的体力,并且要了解工地哪些材料可以扔,哪些需要妥当存放。

  2020年初,何文祥的儿子为父母在县城购置了一套房,希望二老能住得更舒心,平时帮忙照看一下上小学的孙子。搬进新房后,何文祥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十几人规模的豆芽加工厂上班,工作内容是通过洒水、控温,把豆子发成豆芽,然后等进货商拉走即可。

  “豆芽厂的工作环境比工地更加卫生,也没有什么难度。”何文祥说,“我对这份新工作很满意。”

  从就地转型和返乡转型寻求机会

  儿子的两次积极干预,是促成何文祥转型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也是父子家庭责任交接的体现。何文祥告诉记者,年轻时为了抚养儿子读书成家,常年在四川达州、成都等城市找活儿干,粉刷工、小工、杂工都做过。现在儿子在四川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也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但自己尚有余力,总想找一些简单的工作为孩子减轻压力,顺便帮着照看孙子。

  对代福而言,主动降低劳动强度,也是为了让远在上海务工的儿子放心。“我们平舆是全国闻名的防水之乡,儿子后来也成为一名防水工,非常争气。”代福说起儿子来十分骄傲。勤劳肯干的儿子20岁就出门打拼了,目前已经在老家买了新房和新车。代福想着再干几年给自己和老伴儿挣点养老钱,然后回家帮着照顾孙子孙女。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赵炜分析认为,这些60岁左右主动寻求转型的工人正是初代农民工的主要群体。21世纪初期,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挣得更多收入而外出务工,也赶上了建筑业的发展浪潮。数十年后,这些外出务工者年纪渐长,而新生代劳动者逐渐加入,两代农民工之间的交接成为当下的时代主题。

  赵炜指出,当新一代务工者成长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60岁左右务工者的家庭责任就有所减轻,部分劳动能力尚可的高龄或超龄农民工仍然寻求转型机会,也是想尽可能为自己获取养老保障,为子女减轻一些负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提醒了年轻务工者需要将自己的养老计划提上日程,为离开工地后的老龄生活提供保障。”她说。(刘小燕)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