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总理报告新部署
助力钢铁行业“稳”“进”前行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部署与钢铁行业企业息息相关。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 、院长张龙强认为,可以用三个有利于可以对钢铁行业加以启示。
有利于稳定和拉动钢铁需求增长。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既扩大重大工程、新旧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投资,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三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四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五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等。
有助于钢铁企业科学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有助于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有助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避免一些地方对钢铁等高耗能企业实施限电、控煤、限产、停产等简单粗放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给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是有助于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地方和企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拓展空间。
有利于钢铁行业提高发展质量。一是通过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有利于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业进一步弥补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短板,夯实钢铁领域基础研究基础;二是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有助于激励和促进钢铁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三是通过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增强钢铁等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看,报告的预期目标和新部署有利于钢铁行业“稳”“进”前行,行稳致远。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为稳住经济增长大盘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两山”理论作引领
为生态文明注入设计力量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数字经济等关键词,给了中国设计界新的信心和力量。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发源地环境提升的总设计师,未来一定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在设计中践行并创新发展“两山”理论,牢牢抓住生态设计中的新维度——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这一锚点,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数字经济,为城市更新、乡村生态设计增加智慧成色,为生态文明注入中国设计力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将“两山”理论落地为地缘文化。绿色生态设计的核心最终要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完成“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整体风貌的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中,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陈继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双层理解。首先,绿水青山只是潜在的金山银山,或者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其次,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需要外力推动,生态设计在其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既要能衔接或是隐性衔接城市,形成区域的有效联动与互动分享,又要保留并突出乡村特有的景观风貌与属地文化的生动性,同时能延伸文旅产业链,实现“以农推旅、以旅助农、农旅互动”的发展态势,形成 “人、城、山、水、绿”的和谐共生。提升后的余村,实现了由“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生活的福祉和幸福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看,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更美育了人心,进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形成绿色发展的产业方式和生活方式。
乡村振兴拓宽园林设计新维度。报告在提及今年工作重点时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同时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设计师,通过乡村振兴重启民俗文化系统发展,是“两山”理论引领下的生态设计发展的新维度。例如通过设计手段助推文化复兴、绿色旅游,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保护民俗文化,推动民俗旅游发展。同时,利用生态设计的优势,提升民俗文化品质和传统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战略定位,需要借助设计的力量实现发展。未来城市和乡村的人员都能成为土地的经营者和持有者,城乡浑然一体,乡村振兴成为常态。城乡差别在形态上实现混同,在经济上相互交融,在理念上逐步趋一,在思想上相互渗透,乡村振兴最终通过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并持续。
为生态园林设计增加智慧成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因山因水而定,是因资源禀赋而定。如何依托现有资源,结合数字媒体,展现黑与白之间的昼夜性,也就是通过数字手段,实现日经济、夜经济的双向发展。例如在大型旧城改造综合项目中,实践并探索设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艺术与设计的介入,对消极空间进行“再加工”,激发城市活力与受众共鸣,吸引人气,创造经济流量。在南昌绳金塔街区的改造中,尝试“以一场艺术盛宴激活一条美食街”,进而撬动一片区域发展,为城市塑造了一张新名片,从而挖掘设计的最大价值。以人流和活力带来经济流量,最终形成环境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五位一体的持续发展。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愿景的实现,在社群生活、田园生活、创享生活三层基础共享生活环境的整体升级中,以绿色共享为纽带,凝结起共享美好生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创新是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报告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环境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目标。我们依然在追求高目标,追求整个社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下的快增长。”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谈道。
他说,对建筑行业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低碳、数字经济等都非常重要,对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第一,建筑行业发展要高质量。报告指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等,目标都非常精准。报告还提出会加大力度投入,强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可以看出,建筑业发展前景非常好,同时高质量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基调。
第二,建筑行业发展要重视绿色、生态、低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材行业节能降碳。“低碳”可以说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题词,指向非常明确。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建筑行业要积极推动,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
建筑行业要高质量发展,要绿色低碳,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做到呢?数字化创新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今年的报告继续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特别明确提到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工业互联网,以及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如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加速融合,建筑行业也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实践BIM+智慧工地、项企一体化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袁正刚看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创新,是驱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作为企业决策者,不仅要了解数字化,培养数字化人才,还要“下水游泳”,实践数字化,并尽快出成果,让建筑行业的实体经济架上数字化的马车,更快速、更稳健地不断突破。
此外,数字化所涉及的数据资产也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产核心技术的数字化软硬件非常重要。
广联达一直坚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软硬件、数字化解决方案,我们期待用创新的建筑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造高品质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人们提供美好的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投资再加码建筑企业迎来新挑战
当前,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促投资稳增长不断加码,基础设施投资凸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国家不断释放积极信号,传统基建仍是“稳投资”主力。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从“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提出,释放出扩大投资的坚定决心和积极信号。财政方面,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不断增加,从2019年的577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4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则维持在3.65万亿元以上的高位,增强地方融资能力,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基于此,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从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靠前下达资金和靠前安排项目三个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从国家、地方政府布局来看,投资成为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呈现“基建驱动、制造升级、地产托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加速落地。从广东、江苏、山东等十余省市已发布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来看,据初步估算,总投资额超过25万亿元,基础设施领域占比达到20%以上,基建投资的逆向调节功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依旧广阔,助力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把重点水利工程放在基础设施建设首位,政府投资向民生项目开始更多倾斜。国家水利领域每年投资在8000亿元左右,为水利工程领域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带来机遇。譬如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补充报送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中,各地要将城市管网建设、水利等重点领域作为补报重点,同时中央预算内资金也定向支持水利工程建设,预计未来水利建设投资规模仍将保持较大体量。“十四五”是国家深化推进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关键阶段,建筑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结构优化重组会成为“十四五”期间的行业发展主题。中建政研智库专家认为建筑业企业要认清形势、抱团取暖、联合发展,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行动力来应对变化,推动企业获得更多领域、更大纵深的发展空间,使企业实现新挑战下的“合纵连横、整体突围”。
“十四五”期间,建筑企业深度把握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提前谋划项目尤为迫切重要,要推动形成项目谋划一批、在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滚动良性循环,既立当前,又立长远。2022年,作为“十四五”关键的一年,做好“找市场”“挖市场”“抢市场”工作是建筑企业落实战略规划布局,奠定“十四五”期间发展基调的重要一年。中建政研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的“五以”中提出,要“以项目为核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为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也是承接资金的基本要素。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