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映晴空,漫天竞芳华;光耀神州,大地皆春色。2月4日,国家体育场内,璀璨的焰火腾空而起,五星红旗、五环会旗猎猎飘扬。中国,正在为世界呈现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2月2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一次用中国式浪漫续写“一朵雪花的故事”,流光溢彩,诗情画意。
精彩的表演背后,离不开冬奥场馆建设者们的默默付出。中建集团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任务,为奥运场馆建设贡献中建智慧。
国家体育馆2022冬奥改建项目
冰之帆”国家体育馆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曾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场馆。为了迎接冬奥会,该场馆在2018年12月启动冬奥改造工程,历时两年完成升级改造。
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体育馆,改建后的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约18000人。
新建训练馆的外立面采用了凸显冬奥元素的冰块造型玻璃幕墙设计。副馆加装有面积180至200平方米的临时更衣室,采用四室一厅的配置,每个更衣室单元都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进行组装,实现可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
场馆中央的斗屏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曲面斗屏,外侧四块大屏与内侧四块小屏的搭配确保了冬奥会赛事比赛需求。同时,160平方米的高清曲面斗屏也保证了四面看台区观众都能拥有很好的视角。
项目总工程师邢承喜分享了场馆建设背后的故事:“接到这个项目时,激动之余,项目团队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主场馆在运营过程中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造,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已然不符,项目团队需要自行摸清现场状况。
场馆管线复杂且距离地面较高,高处作业复核准确性差,安全风险大,又需要保障场馆正常运营、不能断电……这些情况给摸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采用3D扫描仪测绘扫描快速生成新图纸,经过昼夜奋战,30名队员耗时90天顺利完成全面核查工作,大大提高了摸排的效率和准确度,解决了管线复核的难题。历时两年,国家体育馆华丽大变身,全面升级改造成为冬奥冰球比赛场。
邢承喜说:“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我感到很自豪,通过这个项目大家都成长很多,更有信心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北京冬奥延庆赛区标志塔项目
位于延庆赛区的标志塔是进入延庆赛区必经之路上的“冬奥”标志性景观建筑物,这个标志塔也被称作“海陀塔”,与滑雪主赛场互相遥望。
“海陀塔”整体结构由五环标志与底座组成,五环标志总重量51吨,每个环外径12米,内径10米,吊装高度超120米,总重量超过100吨。项目团队经过不断的调整使“海陀塔”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出来。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标志塔安全负责人武俊臣表示,“在安装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风’。”高空吊装最忌大风,大风天气对于建设者来说存在极大的危险性,且在百米高空中,大风环境下不论衣服穿多厚都会被很快吹透。
为了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团队组建了青年突击队,讨论确定出“时段工作法”,即“有风时段”排查安全隐患,集中技术论证,“无风时段”全力赶工。16台吊车同时开工、7个吊篮同时运作、10余名“蜘蛛人”悬空百米……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项目组来说,大家印象最深的是1月7日整个项目吊装全部完成,五环屹立在塔顶上的时候,武俊臣说:“我特别自豪、特别高兴,因为那一天也是我的生日。作为一个安全人员来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也叫“冰坛”,是国内首个拥有两块国际赛事标准冰场的场馆,也是首个CO2跨临界系统的冰场综合训练馆,可实现多功能场地快速转换。
“冰坛幕墙的外立面设计复杂,能想象我们所看到的一道道冰痕与双曲面造型下藏有10多种幕墙系统设计吗?”项目机电负责人刘亚飞说。项目幕墙工程包括外立面及内庭两大部分,包含3800余块玻璃、6500块铝板,其中异形铝板超过总量的1/3,双曲铝板和玻璃达到1400余块。
为裁剪这一套美丽的“华服”,项目团队采用三维建模进行排版、加工及制作,把每一处形状、角度、面积、尺寸和曲率数据逐一设计、逐一编号、逐一定制,最终像拼拼图一样重新组合,拼接成一个整体“冰坛”,达成美丽的“冰痕”效果。
对于参加本次冬奥会场馆的建设,刘亚飞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在东北上大学,对冰雪运动有特殊情结,能为冰雪运动贡献一份力我感觉很骄傲!”(钟 建)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