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开赛倒计时,延庆赛区的“地下生命线”——由京投公司投建并运维的冬奥管廊也进入能源供给关键阶段,24小时全力运行,今年已累计供给125万立方米造雪用水,相当于一年往山上运送四分之一个昆明湖。
不仅如此,这条“地下生命线”还可以为赛区内生活用水、再生水、电力、电信及电视转播信号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可谓“管廊一通,延庆赛区满盘皆活”。
所有能源管线都有“替补”
延庆佛峪口水库,海拔约550米,一条长约7.9公里的综合管廊从这里出发,蜿蜒爬升至海拔约1100米的延庆赛区。这条“长龙”的肚子里,装着造雪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电力、电信管线。
跟着运维员驾车进入管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直径近一米的供水管线。“这里是水舱,有造雪干线、供水线、再生水干线。”京投管廊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张建海介绍,管廊设计为四舱结构,可以走车的下层为水舱,上层则设有两个电力舱、一个电信舱。
延庆赛区内,包含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以及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所有用水、能源保障都要依靠这条综合管廊。
张建海介绍,赛区的造雪、造冰系统已进入运行阶段,管廊24小时全力运行,今年已累计供给125万立方米造雪用水,相当于一年往山上运送四分之一个昆明湖。
“电力舱有6根胳膊粗细的电缆点亮奥运赛场;电信舱敷设了通信光缆和歌华有线,将冬奥赛事转播送入千家万户。”中铁电气化局管廊运维员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管廊内所有管线都是“一用一备”,发生问题可以立即启用备用管道。
手持终端自动派发“体检”项目
如此长的管廊,又没有手机信号,内外部人员如何联络?
记者注意到,每位运维员头顶的红色安全帽里,不仅有蓝牙定位,还有一个小摄像头,遇到突发状况时,运维员按下帽子上的求救按键,信号、画面就会实时传回指挥中心。此外,管廊内每隔100米就有一部黄色IP电话,拿起电话就能与后方对讲。
管廊进口不远处,运维管理中心内,一整面墙的监控屏幕上,实时展现着“地下生命线”各项健康指数:氧气、温度、湿度、通风,哪项指数异常监控平台都会自动报警。舱内每隔100米设置的电子眼,将监控画面实时呈现。
除了智能化监测平台,运维员手中的智能终端也有“聪明脑”。
张建海告诉记者,入廊巡检时,这些终端会自动给运维员推送对应舱室的“体检”项目,提高诊断效率。此外,加装智能传感设备的小型电动车也正在研发,将可以与各种管线进行“对话”。
赛后继续服务大众冰雪运动
冬奥管廊建在山腹中,垂直海拔高差达500余米,在这条长龙“肚子”里爬坡巡检,是个体力活,一个年轻小伙子需要7小时。
虽然水舱可以驾车,但电力舱和电信舱不能跑车,还需要运维员徒步六七公里进行巡查,通过眼看、耳听、手检三步巡检,发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
北京冬奥会后,延庆赛区按照规划将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的国际赛事中心和训练中心,也将成为大众冰雪运动、休闲健身的一个集聚区。冬奥综合管廊将持续为延庆赛区提供市政能源保障。(孙宏阳)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