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城镇建设> 正文

重庆创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让城市更美更宜居

2022-12-12 10:29:11来源:人民网作者:廖雪梅责任编辑:徐雨晨

  12月7日晚,夜幕下的渝中区戴家巷灯光辉煌、璀璨夺目。市民和游客在此休闲、拍照,惬意地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息。

  如诗如画的戴家巷老街,是重庆市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并以点带面,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重庆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共112个,总投资约1675亿元,完工投用项目36个。渝中区、九龙坡区入选全国21个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

  随着一个个试点项目推进,这座城市正在变得更美更宜居。

  探索城市体检机制

  推动城市精准更新

  一座城市,应该如何更新?找准“病症”、对症下药至关重要。

  今年8月,国际景观设计大奖——2022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APME Awards 2022)揭晓,重庆九龙滩获得“社会和社区健康”类别荣誉奖。

  九龙滩城市更新项目以“韧性滨水空间设计”为设计主题,打造水进人退、水退人用的弹性亲水空间,形成“九龙外滩、碧岸连天”的美景。

  不过,3年前的九龙滩却是另一番模样。

  “过去的九龙滩,乱石成堆、杂草丛生。每年汛期后,消落带上的植被被水冲走,留下大量泥沙、垃圾。”市民徐锐回忆,从九滨路到江边的几条小路年久失修,周边居民到不了江边,只能望江兴叹。

  变化,源于2020年重庆市开展的城市“体检”。

  就像人需要进医院体检一样,城市也需要通过“体检”找出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并对容易产生的‘城市病’提出预防措施。当年,体检团队在对九龙坡区九龙滩等地进行“体检”后,向该区政府提供了一份包含公共活动空间少、江边景观有待改善、亲水岸线占比小等问题的“体检报告”。

  针对“体检报告”指出的“病症”,九龙滩项目精准实施了一系列“手术”:修复26公顷消落区生态环境,美化沿线1.8公里硬质挡墙、5个排水口;构建“桥梯驿系统”,打造5个与腹地相连的人行通道;贯通“三道系统”,实现4.2公里活力道贯通、3.4公里亲水道创造亲水体验、3公里弹性道灵活使用,并建设12个驿站,提供游憩服务等。这些“手术”完成后,曾经的滩涂变得郁郁葱葱,成为市民喜爱的“江滩草原”。

  九龙滩的蝶变在重庆市并非个例。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针对城市体检查出的问题与短板对接各部门工作,形成项目建议方案,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体检”发现问题、以城市更新治理问题的模式。

  在此过程中,重庆市不断探索适合重庆城市发展特点的创新举措。比如,2021年重庆市将城市“体检”自检范围由原来的主城中心城区扩大到主城都市区,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今年,在渝中、九龙坡、北碚等城区的8个街道创新开展“市民医生”试点,收集市民意见和建议,打通直达基层的信息反馈渠道,更加高效地落实“边检边改”工作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部认为,“重庆的城市更新工作思路清、路径明、办法实,总体来说,走在全国前列”。

  完善政策技术体系

  筹建千亿级城市更新基金

  今年7月,2022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上,发布了《2022重庆城市更新发展报告》及《城市更新机会清单》。一周后,《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印发,提出围绕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

  为什么重磅动作相继推出?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离不开制度的完善与路径的创新。”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称。

  为此,重庆市建立了“1+2+N”政策技术体系。其中,“1”是指《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2”是指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城市更新技术导则2个技术文件,其中,重庆城市更新技术导则是全国首部城市更新技术导则;“N”是指由市级相关部门按职能职责制定一揽子涉及规划土地、准入审批、产业培育、财政税收的配套政策。

  同时,重庆市注重发挥金融资金的引擎作用,实施专班服务加强试点示范项目调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庆市城市更新项目低息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城市更新项目申报3000亿金融工具,共争取各类长期低息贷款383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千亿级城市更新基金筹建工作,争取年内实现项目投放。

  注重试点先行

  将推进50个示范项目建设

  城市更新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

  重庆市在试点过程中坚持把功能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创新提出“留改拆增”的更新理念,让城市空间得到更好地活化利用,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所谓“留”,是保留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留下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改”是聚焦城市低效空间和老旧功能片区,通过改造解决城市功能衰退问题,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拆”是拆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为优化产业格局和城市功能提供发展空间;“增”是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

  “我们小区越来越热闹,老居民都搬回来了!”在南岸区花园路街道金堰社区团圆堡住了20多年的谢建芬,看着越来越靓丽的小区赞不绝口。

  团圆堡片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环境一度糟糕,居民常因停车等问题发生矛盾。2021年,这里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手术”,今年10月改造基本完工,21栋老旧小区房屋焕然一新,新建的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库等设施,还为居民增加200多个停车位。

  在重庆,许多居民也像谢建芬一样感受到“小确幸”。自2018年启动试点以来,全市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81个、918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8万户。重庆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改造、提升社区养老、托幼、适老化等“一老一小”社区功能配套设施5200余处,加装电梯超过3800部,新增停车位3万余个。

  下一步,重庆市将积极推进渝北区花卉园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重庆特钢厂城市更新项目、南岸区铜元局重庆时光小镇项目等50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通过“留改拆增”理念的运用,重庆将出现更多新“打卡”地,市民也将感受到更多“小确幸”。(记者 廖雪梅)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