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目标,韧性城市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8月以来,青岛市政协组织相关领域委员和专家组成“加强韧性城市建设”调研组,赴相关单位开展了调研,并与深圳市政协、成都市政协开展了联动调研。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包含14份子课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并搜集整理了国内外15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青岛市政协将其汇编成册,供广大政协委员学习借鉴。
“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的专题协商,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的一次履职实践。”10月13日,青岛市政协主席汲斌昌在“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安全智慧治理能力”双月协商座谈会上表示。会上,政协委员与青岛市副市长王波、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围绕自然灾害防护、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等展开热烈讨论,为全市发展和安全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青岛是海洋城市,海岸带区域 (沿海区县及近岸海域)既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多风险并存的防控要地。”刘芳明委员指出青岛市海岸带面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自然风险及浒苔灾害、海上溢油等人类活动导致的风险,亟待提高海岸带区域的风险抵抗、吸收、恢复和适应灾害的能力,建议从“顶层规划、评估预警、保护养护、灾后治理”四个层面打造韧性海岸带,让城市像“弹簧”一样。
“青岛已建立绿潮、赤潮和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三个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形成常态化的应急管理体制。”市海洋发展局负责人回应委员关切。
“目前虽已初步建立生态和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但仍需系统构建韧性城市体系的青岛模式。”许从宝委员认为,需深入研究青岛的海洋灾害链与影响域,制订和推进相应防治体系建设;注重“城海交界线”韧性建设与管理,提升各类基础设施及生态要素的韧性作用;在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格局的基础上,注重滨海岸带城市空间序列的创造与管理,将“城海交界线”韧性建设向内陆延续。
今年9月16日,台风“梅花”从青岛正面登陆所带来的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再次凸显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青岛沿海地区风暴潮及巨浪灾害平均3年一次,而且自1980年代以来风暴潮及巨浪灾害频率明显加大。暴雨频率和降水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存在暴雨洪涝风险。”邓庆尧委员分析了青岛因沿海所存在的自然风险,他建议建立公共安全信息平台,提高风险预警、信息共享、应急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通过线上地图等方式供市民查询使用,确保一旦发生灾害,市民能快速找到并进入应急避难场所。
汲斌昌表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和研判青岛市韧性城市建设工作的特点和形势。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强化协调联动,为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