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独具特色的古巷道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走进古巷道,凡是开在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巷道平行或者垂直,巷道也绝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形成了镇远县独具特色的“歪门斜道”格局。
“歪门斜道”格局的形成与镇远县独有的地理和历史因素有关。镇远县具有2000多年历史,古城选址顺应了“四面环山,中间曲水、背山面水”的地势,巷道以“S”形、“之”字形等线形沿山而上以缓解道路坡度。此外,从秦汉至清末民初,镇远一直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远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水陆驿站,众多商贾聚居在此,深受风水学中“财不露白”思想的影响,这也是建筑中“歪门斜道”形成的原因。近年来,镇远县本着“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改善民生、永续发展”的总体原则,采取多项措施保护该县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初显成效。
从整体出发
——保护山水环境、格局风貌
镇远县在明朝就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城市格局,一处处充满历史沧桑的古驿道、古码头、古城墙……完整保留下来的传统居住生活形态和历史风貌,似乎隔着时空隧道,诉说着这里的古老故事。
镇远县在1986年被确立为历史文化名城,名城的保护始终是镇远县的重点。作为统一规划建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落实整体保护的要求,镇远县从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一水”“九山”和“府卫两城”等环境风貌的保护。
镇远县严格保护中河山、吉祥山、五老山等县城区中部的九连山脉,保护其延伸入城形成“九山抱一城”的历史性山体格局,保护山体地形特点、山体植被,加强人为建设活动的管理与引导。对于发展旅游的山体,该县对旅游人数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人工设施如索道、机动车辆道路的建设等,要求旅游设施的建设与山体整体环境保持协调。同时,对“一水”舞阳河河道、沿河历史景观及其轮廓线、沿河的主要开放空间、跨河重要的历史交通设施均进行了保护。
在府城和卫城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作中,镇远县全力保护好传统格局风貌,实行严格的用地管控制度,要求不能出现破坏地形地貌、砍伐古树名木、建设不协调建筑等影响街区景观风貌的情况;在街区内不能出现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长期失管失修造成传统风貌破坏的情况。
对于随着历史变迁保留的大量不同风格的传统建筑,如徽派建筑、干栏式风格、穿斗式等“灰墙黛瓦”,镇远县本着兼容并蓄的原则积极做好保护。此外,对于镇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涵盖的民俗、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文学等地域文化,镇远县也最大限度给予保留和展现,在修复中按照“恢复老街历史文脉、修旧如故”的原则,尽力展现镇远这座古城的历史演变、社会发展、传统民俗、市井文化及建筑风貌。
从认定入手
——专家认定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是做好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和认定工作。”近日,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副院长罗旋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团队正在编制镇远县府城和卫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和提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镇远县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及时认定公布符合标准的街区和建筑,将其纳入保护名录。罗旋认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要充分考虑建设的年代、传统风貌与建筑物的完好程度、有无地方特色、建筑物的历史代表性、与历史重要事件与人物的关联度等因素。
近年来,镇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分别开展了三批次历史建筑资源普查工作,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建筑15处、第二批历史建筑18处、第三批历史建筑48处。2020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镇远县府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卫城历史文化街区等5条街区列入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这些都对“歪门斜道”的古巷道保护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歪门斜道”的古巷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居民的乡愁。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到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中,镇远县在普查认定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作用,走访相关专家学者,调研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在普查认定过程中充分发声。
同时,对普查出的历史建筑等,镇远县多级联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公众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城市家园的意识,让公众参与到保护历史建筑的行动中来。目前,镇远县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已完成挂牌工作,第三批历史建筑正在开展挂牌工作。
从长远着眼
——在保护下做好发展
“不只是要让历史文化街区的外貌留存下来,还应该让历史文化街区的文脉长久地、有生命力地传承下来,这就需要以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从长远着眼,处理好相关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要在保护好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罗旋提到。
2020年1月,镇远古城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黔东南州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镇远县也面临着部分房屋结构破损严重、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部分道路出现断头路、居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
府城和卫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至今保存完整。为此,镇远县在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的基础上,以“微更新”的方式,完善了两处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在保护的前提下做好旅游开发工作。
罗旋提到,两处街区有明显不同,针对其长远保护也各有侧重。府城自古以来主要是行政中心和私宅建筑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外迁的方式进行修缮和活化;卫城多为居民生活区和商贸区,涉及面广,可以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进行修缮保护,特别是做好街区内古巷道断头路的疏通、道路修缮、管线入地等工作。
在府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面,镇远县成立了古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和古民居改造利用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对府城历史文化街区古民居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加强了历史建筑、古院落的活化利用;在卫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面,镇远县将多数古建筑仍作为居民生活用房或办公用房使用,部分作为历史元素进行展示。
据了解,近年来,镇远县累计投入保护资金约20亿元对两处街区进行了修复整治:先后组织实施了两处街区主干道青石板路约5万平方米的铺砌;修复了街区内8条古巷道约8000平方米石阶石梯石板、修复了街区内3座牌楼;维修整治了街区内的历史风貌建筑8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500余处;建设了道路综合管沟,实施了强、弱电等管线“三线下埋”,改造了自来水、消防水、雨水、污水等工程管网;改造了舞阳文化园休闲广场等,增设了休憩庭院、绿地小园林、停车场、景观亮化等城市设施。(本报记者 王晓霞)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