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五票统筹”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透露,浦东新区“五票统筹”工作顺利开展,助力沪南公路(闸航公路-G1503)改建工程等项目加速建设。
看电影需要电影票,乘火车需要火车票,参观景点需要门票,与这些入场券类似,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背后,也有5种“票证”发挥着重要作用。这5种“票证”分别为“地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房票”(征收安置房源指标)、“水票”(水系占补平衡指标)、“林票”(林地占补平衡指标)、“绿票”(绿地占补平衡指标)。作为建设项目资源性指标,“五票”是修路架桥、建厂造房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
沪南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8.7公里,设置双向6车道,总投资约47亿元。由于搭上了“五票统筹”的“快车道”,不再像过去那样等“票”开工,工程只用10天就完成资源性指标征询及匹配工作。
据了解,以往“五票”筹措往往在重大工程启动后才开展,且这些指标多数须由建设主体自行编制平衡方案后提交主管部门审批。受筹措启动时间晚、建设主体掌握信息不全等因素影响,造成大量时间耗费在筹票批票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进度,也不利于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为推动“五票”涉及各项资源高效科学配置,2019年起,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探索实施“五票统筹”,通过职能转变、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机制保障、技术支撑等手段,将原来企业“上门求票”转为主管部门“主动供票”,为行业企业做好“店小二”,推动重大工程建设提速提质增效。
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树逊表示,“五票统筹”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原先资源性指标配置方式,同时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立足全生命周期,提高配置能级。在配置时间方面,注重“同步配”,避免等“票”,确保项目出库后即可获得审批和实施建设;在配置结构方面,注重同比例配,建立重大工程建设计划、配套指标建设计划“两个计划”;在配置周期方面,注重超前配,以5年为一个周期,提前梳理“五票”需求。
自实施“五票统筹”以来,原来由建设单位“挨家挨户”去各主管部门协调落实资源性指标,变为由部门主动统筹筹措提供资源性指标,并增强计划性,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2020年,浦东新区共有262项重大工程实现“地票”、“房票”应供尽供,“水票”、“林票”、“绿票”基本落实,全年开工35项、竣工43项,年度完成投资超年初计划7%。同时,项目储备周期大大缩短,2020年一年时间即完成60%的“十四五”重点项目储备任务,为后续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