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加大城市群、都市圈和美丽乡村建设

2021-03-08 16:14:00来源:中国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王富亮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加大城市群、都市圈和美丽乡村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

    2021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携5份议案参会,分别是《加大城市群、都市圈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同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奖励》、《以工业化推动建筑发展》、《优化光伏建筑、保温技术利用、推广低碳、健康住宅》和《加大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减灾能力》。

  加大城市群、都市圈和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9月发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提出,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陈锦石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仍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尤其是发展的内生动力缺失,一是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等发展资源;二是作为社会主体的村民和村集体在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动中,传统的守望相助的社区正在消失,村民的集体认同感逐渐淡薄,村级组织存在过度行政化倾向,基层党组织难以发挥组织动员职能;三是制度创新和管理改革相对滞后。

  为解决上述问题,陈锦石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一、加强城市群、都市圈顶层总体规划,通过强化三规合一、打通城市群、都市圈内的公共基础建设,强化大城市对圈内中小城市的辐射。

  二、允许大城市与周边县市、城乡建立联动,加大大城市辐射的周边中小城市住宅供给,分担大城市住房压力,化解供需矛盾,同时带动周边小城市发展。

  三、城市群、都市圈内公共设施配套一体化,享受大城市配套资源政策,如医疗、教育等;参考澳门的横琴模式,北京的雄安模式,探索更多此类试点。

  四、在土地利用、财政投入、监督考核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激发基层政府、村民和各种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五、聚焦发展要素,继续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制定切实政策鼓励农村青年人群回到家乡发展,为企业和青年人群提供创业与发展空间,使农村成为企业和有志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共同积极做城乡高质量发展共创者。

  大力支持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奖励

  由传统建筑起家的陈锦石,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建筑业相对其他行业呈现利润低、生存难、发展更难的特征。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保护难、推广使用比例小,现有的绝大多数施工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材料跟不上时代发展。

  为何建筑业发展会出现上述问题?陈锦石认为有三个,分别是:科技创新的氛围相对欠缺、新施工技术推广的源动力不足、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及技能不够。

  至于如何解决,陈锦石提出了三个建议:把对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到国家科技层面,从源头上鼓励和奖励;加大对建筑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大胆奖励新技术的尝试应用。对于对生产效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有重大改进的技术,国家可以选择部分区域或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增加成本财务政策补偿手段。

  以工业化推动建筑发展

  对于建筑业,陈锦石还提出了以工业化推动行业发展的建议,具体可以从五大方面入手:

  一、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一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NPC技术体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不断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更好发展。二是装配式建筑优先采用EPC总承包,从设计-采购-施工全方位把控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综合高效管理。三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比。

  二、高层建筑强制使用钢结构,有效提升工业化程度,同时增强结构安全性。

  三、继续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消除目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完善国内现有图集和施工操作手册,增加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加快专业人才培育,各类人才持证上岗。

  四、在建筑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使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节水技术,节约水资源;选择符合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住宅建筑体系,研制推广新型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耗。

  五、政策上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激励政策扶持建筑工业化项目。

  推广低碳、健康住宅

  陈锦石的另外两份议案,分别是《优化光伏建筑、保温技术利用,推广低碳、健康住宅》和《加大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减灾能力》。

  陈锦石认为,推动建筑节能减排、采用新型技术和材料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消除安全隐患。至于具体的做法,陈锦石提到了三个,分别是大力推广低碳住宅;利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政策,大力发展光伏建筑,有效降低建筑物能耗;因地制宜变更外墙保温技术规范要求。

  至于如何做到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陈锦石建议:大幅提升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立防洪排涝专项基金,指导、吸引民营资本与政府、国有资本合作共同建设、运营防洪排涝设施,为防洪排涝事业壮大力量。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