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翩翩,这是如今在广西北海市冯家江流域可见的景象。两年多来,北海市以“治污、生态、为民”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举措进行城市生态修复,改善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让昔日北海市的“纳污河”华丽转身成为美丽的湿地公园,保护了红树林,打造了北海市中央绿肺,让北海市更加生态宜居。
污染严重 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冯家江,是北海市主城区内最大的水系。
从地图上看,冯家江自北向南穿越北海市区,上游连接“两渠一库”,为北海市的引用水源下游入海口,西边是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东边是金海湾红树林国家保护区。“冯家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红树林、银滩及北海市的生态健康和生态安全。”北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副科长黄建瑞说。
如此重要的河流,却曾一度污染严重。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不到17公里长的冯家江流域,却密布了363个排污口,每天排入冯家江的生活污水约4.5万吨,相当于24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另外,冯家江流域范围内此前还有2000亩虾塘、24个养殖场。围塘养殖、污水直排造成冯家江水环境恶化,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
“原来很差的,又脏又乱又臭。”北海市银滩镇居民庞愈娟是北海冯家江湿地公园的保洁员,从小在冯家江岸边长大,见证了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就住在冯家江附近,她却很少走近河岸。
水环境恶化导致流域内生态环境衰退。2014年,银滩东区红树林遭受了浒苔和团水虱的双重侵害,其他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也受到侵害,生态形势非常严峻。
冯家江流域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全面整治 先治污后修复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海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在此背景下,北海市决心直面梗阻问题,于2018年启动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这也是国内首个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集江、河、湖、海于一体,整治面积达6688.66亩,其中陆域面积约3713亩,水域面积约2975亩,总投资约22.7亿元。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北海市引入有经验的社会资本方参与冯家江流域综合治理,采用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PPP”模式,社会资本方建设运营期限为17年。运营期间,北海市政府按年支付服务费。如此,既缓解财政压力,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提高整治效率。
全面整治,首要是治污。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世强是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负责人。他介绍,冯家江流域敷设了30公里截污管线,拦截污水,将污水和初期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之后进入再生水厂继续处理,回输到上游,经过水库、河道及周边湿地坑塘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层层过滤、深度净化,冯家江流域水体可达到或优于准四类地表水的标准。
与此同时,清除污染严重区域的淤泥54万平方米,清退周边养殖污染区近2000亩,拆河河坝、硬埂、管涵等阻水构筑物,畅通水系,减轻水体的内源污染。
治污之后是生态修复。本着“尊重自然、顺应格局”的原则,减少人为干预,以自然生态方式对渠、库、江、滩进行修复。拆除了两岸违章建筑,补配植被,改造为污染过滤带;对周边坑塘破梗连通,改造为鸟类栖息“洲岛”,形成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地上绿毯”与“水下森林”;以退塘还湿、退塘还林、退塘还滩为主线,形成自然生态净水池、红树生境;利用现有地形疏浚潮沟、修整滩涂,形成底栖生物庇护所及鸟类觅食栖息地。
张世强说,项目全面应用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渗、蓄、滞、用、净、排”工程措施与生物治理措施,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让城市更加绿色、生态、宜居。
效益显现 环境宜居城市发展
1月下旬,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恰逢周日,不少市民顶着寒风到冯家江湿地公园游玩。碧波荡漾,宽阔的江面白鹭蹁跹,惹得游人纷纷驻足,举起相机或手机拍摄。绿树、清波、白鹭,站在冯家江岸边看去,一幅生态和谐的美景。
笔者在现场看到,园区内设置了观鸟基地、沙洲赶海、基塘农园、滨水栈道、景观平台、慢行系统等,市民游憩的空间较多样。此外,园区还设有红树体验区、湿地科普区、文化园等。冯家江湿地公园,已成为北海市休闲、文化、科普集一体的开放性城市中央公共绿地。
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正逐步显现。据介绍,园区建成后每年消减主要污染物1366吨,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相比2017年,公园吸引的候鸟增加了35种;沙虫等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3种;冯家江流域分布的17种红树植物,生长态势也越来越好。
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带动冯家江片区商住、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过去不愿走近冯家江河岸的庞愈娟,如今上班就在公园里,下了班还常常带着家人来游玩。“现在环境好了,空气也好,以后我们北海一定发展越来越好!”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