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是圆周派的愿景。
真实,对于设计师而言至关重要。不论是面对世界、面对时代的深入体会,还是在具体项目中完整地获取信息、厘清需求。
但,我们正面对一个无法规避的现状:人们正在回避真实。线上的世界体现着技术进步,但线上世界也构成了失真的安全区域——与面对面的真实接触相比始终显得更加安全,却也更加迟钝。
设计师不能失去这份「面对面」带来的敏锐。
网络始终只是一个储存信息、互动有无的渠道,而并非交流、碰撞继而产生灵感的场域。
作为一个「设计协同平台」,圆周派正在做的,就是提供真实——不论是真实的设计故事、真实的设计态度,还是真实的线下空间。
在上海、广州揭幕的圆周派线下空间,就是一个能够面对面交流的线下联合办公空间。我们期待在这里能诞生更多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作品。
2021年1月,圆周派项目启动。
3月19日,圆周派公众号上线,发起「联合起来,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倡议。
5月18日,经圆周派授权的「圆周派·华南设计中心」于广州揭幕。
6月1日,圆周派线下空间在上海揭幕。
圆周派线下空间,设计师联合办公空间。为在意工作独创性、个人意愿表达、无拘束的办公方式、与同伴的思想交流的设计师团队及个人提供工作空间环境,以期在联合办公中构成丰富的行业生态。
圆周派,设计师联合协作平台,由一群「与乡村有关联」的设计师组成。圆周派以「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为愿景,助力设计的多元发展,将设计师们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反思,通过实践落地,长出「满足真实需要的真实设计」。目前已联合薛松工作室、张顼工作室、阳毅工作室、曲孝国工作室、余悦&王旭工作室、李文艳工作室、张庆工作室、庞琨伦工作室、王正海工作室等75家设计合作伙伴。
@上海
△圆周派设计中心·上海
6月1日,圆周派团队及设计师团队悉数到场,参与圆周派设计中心揭幕活动。
「我是设计师出身,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转向管理,但仍旧对设计有执着的热爱。即使业内有很多人认为我不是一个设计师,但我仍旧希望能通过设计为行业做点有价值的事情。我希望圆周派能为行业做出一点改变。设计师是需要专注于创造力的职业,我希望圆周派能提供一些事务性方面的支持,做成一个为设计师们提供服务,并推动行业生态进步的一个协同平台。圆周派的第一步是聚集与联合,今年下半年,会做一些独立事件,例如展览或者专题类的联合设计。同时也会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
——圆周派发起人 朱胜萱
「目前,圆周派已相继在上海、广东落地。我们秉持着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的愿景,希望为设计师们提供专业化的平台服务,提供办公空间、推荐匹配的项目,以及建筑工作室的品牌推广。同时,针对业主的诉求,提供设计服务并推荐设计团队。未来,圆周派会联动更多品牌,为设计师赋能。我们希望圆周派能成为一个聚集独立设计师的平台,成为一个在乡村建设领域中独树一帜的设计平台,成为一个记录真实的设计故事、不回避冲突,完整体现作品设计过程的平台。」
——圆周派负责人 李晓丽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最真实的心声是,设计特别有价值。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所以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哪里并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画出一张好看的图。很多所谓好看的项目仅仅停留在图纸,并没有被建成。我期待从现在开始,我们能更真实地做一些改变乡村、有成就感的事情。建筑师的成就感最大的来源是有好的作品呈现,除了艺术角度的欣赏,还能够合理地被使用,并且合适所有的运营和管理。」
——朱胜萱工作室负责人 郑光强
「我在圆周派这里有一个独立工作室,工作是很小,但可以在整个系统前进的过程中,往细致、深度的方向发展。我觉得工作室和圆周派之间的关系也有无限的可能,我期待圆周派里可以衍生出一个学术派,做一些课题研究。」
——那方建筑工作室主持设计师 张顼
「π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无限不循环。这个设计师的工作很像,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这样画出来的圆才更加完整。今天是儿童节,儿童最本质的特色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求真与探索,希望大家能永远保持这样的精神。」
——阳毅工作室创始人 阳毅
「我们和乡伴第一次合作是2016年初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计家墩是是一个民宿集群,当时对于把民宿集中在一起互相竞争产生了一些疑惑,直到2019年看见那里的状态才打消疑虑。我们跟乡伴的关系,从业内的仰视,再到合作中产生怀疑,到最后成为有非常多合作的伙伴,我觉得圆周派成立,从我的角度来说,是向共同的设计理想前进,并遇见有共同价值观的伙伴,有需求的时候也能一起合作。我们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有机会我们也可以入驻圆周派联合办公室。」
——北京原筑景观规划设计创始人 宋本明
「我们设想圆周派的时候,希望这个平台能服务设计师。设计师需要无限不循环地去创作,而越是创意型人才,越有一大堆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希望圆周派以专业的支持把设计师们从非创意性事务中解放出来,让设计师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我觉得基本的逻辑架构是成立的,但是服务能力到底在什么时候能建立到什么样的水准,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对我们的要求。希望大家能苛刻一点,希望圆周派能具有真正平台化的服务能力。」
——乡伴文旅CEO 吴冲
一场围绕「真实的设计」的对话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董楠楠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张琳副教授,「光之营」设计师、主理人张天乐,以及圆周派负责人李晓丽之间展开。
董楠楠:「我看到我们的海报,写设计改变乡村,我个人观察到其实反过来,是可能正是因为这些乡村的这些工作反而改变了设计。原来我们认为设计师在设计院,拿到任务书,去现场、出图、施工图、交付、现场服务,实际上这么多在乡村的工作,反而重新刷新了设计过程。有一个观点,现在的设计不是单单设计空间,设计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作品,设计是一个过程,即利用交叉知识、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技术工具去解决新的问题。」
张琳:「乡伴是同济大学景观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家可能觉得高校都是学术派,其实也不尽然,还有很多教学研一体的学术交流,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比如之前提到设计的光辉时刻都在效果图上,其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提醒学生,设计要考虑到具体的效果,但同样的观点,从实践专家的立场去进行教学是更有效的。」
张天乐:「我觉得位于乡村的项目应该从更加纯粹的、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我在计家墩,来来往往遇见很多关注乡村的人群,会发现建筑有一个形象非常重要,但如何持续地运营下去更需要关注。要去了解真正地生活在村里的人需要什么,然后使用比较经典的手法,从材料的使用各个角度完成扎实的设计,在这样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会有一些亮点流露出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去感受真实的环境,要有积极性和责任心,为业主解决真实的使用以及运营问题。村落其实很简单,我觉得建筑造型需要弱化一些视觉效果,做一些功能更扎实的建筑。」
@广州
△圆周派华南设计中心·广州
△圆周派华南设计中心揭幕活动
「在这样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要学习,与不同的设计师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因为设计是一个非常需要专注的专业,圆周派可以提供一些与设计相关的服务,设计师可以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
——禾秣建筑 袁骏宏
「我们和乡伴的合作从一次救急开始,刚开始做三个村,到后来五个村,然后是十二个。最后我们过来做驻场服务,体会很强烈。图纸来来回回改了十几二十版,天天工作到凌晨。后来还二十四小时改造了庭院,这一次让我意识到画图与施工之间的差异。后续我们又合作了两个项目。原本公司的架构比较单一,和乡伴的合作让我收到了一些启发,我开始转变思路提供策划、报案、施工服务,我想跟着乡伴的步伐一直走下去。」
—— 深南创意 周海艳
「圆周派听上去是一个生态化的平台,平台化的服务能给予一些独立建筑师团队很大的支持。」
——夫兰景观 杨振宇
「圆周派」这个名字源于圆周率π,从公元前20世纪的古巴比伦的小数点后1位,到2019年谷歌宣布的小数点后31.4万亿位。它始终不变,人类对它的认知又始终发展——如同人类对真理的探求,如同设计师为真实世界设计的实践、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
圆周派作为一个以「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为愿景的协同设计平台,成立近半年,上线近三个月。
半年来,圆周派在上海与广州有了和设计师们面对面的线下工作空间。
三个月里,圆周派深度采访设计师,并呈现真实的设计故事与设计作品。
如今,圆周派线下空间正式揭幕。设计师团队正式入驻。
至于未来,圆周派将继续真实深入地呈现有关设计师、设计作品以及设计故事的相关内容,解读当下,并提供一种匹配的可能;将定期组织设计师群体的定期内部交流沟通,呈现设计师关于设计伦理以及意识形态的探讨,以及学术观点的讨论;将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一个建造节、一场展览、一次田野调查,或者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半年过去,圆周派这颗种子已然发芽,虽然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已经在茁壮成长之中。期待大家在森林中相遇。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