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路路口适当压缩东进口花坛宽度,增加机动车道渠化段;龙蟠里改为单行道,开辟省人医临时下客区。记者3日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今年确定的15个小微堵点改造任务近日全部完成。
15个小微堵点改造点位。
南京市于2018年启动“小微堵点改造3年行动计划”。到去年底,已完成鼓楼医院附近、象房村路等52个小微堵点。今年,小微堵点改造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市建委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项目。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市建委会同公安交管局排定改造项目,重点聚焦民生诉求较为强烈的医院、学校周边区域和常发性、多发性交通拥堵节点,通过小微措施提升节点通行效率,着力解决市民群众的烦心事。
应天大街—雨花路路口临近大报恩寺,是许多车辆前往景区的必经之路,加上周边居民区、医院、商铺密集,容易产生拥堵。此次改造,通过与园林部门沟通,适当压缩了东进口处的花坛宽度,将原先的机非混行道拓展为专门的机动车右转车道,花坛另一侧人行道改为人非共用。压缩两侧绿化带宽度,增加机动车道渠化段和展宽段长度。改造后,东进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有效缓解了机非混行带来的交通拥堵,西进口道车辆通行更顺畅。
龙蟠里连接城西干道和广州路,原为双向两车道。道路两侧居民区密布,还有省人民医院、二十九中等单位,就医车辆、接送学生车辆较多,早晚高峰期时常发生拥堵。此次改造,结合省人民医院就医下客实际需求,将龙蟠里设置为单行道,并开辟临时下客区,缓解因下客造成的节点拥堵。实施单位还拆除龙蟠里临近虎踞路路口和18号院门位置部分中分带,硬化成路面,完善沿线标志、标线及信号灯设施,提升道路综合承载能力。
“以前带人到省人民医院,只能在路口处临时下客,每次都要再三提醒,让乘客开门注意别撞到电动车。”出租车司机何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我都会开到这里的临时下客区,既不妨碍交通,乘客下车也安全多了。”
市建委建设一处处长卞媛媛表示,小微堵点改造是我市结合主城存量设施现状,充分挖潜,探索精准治堵的新尝试,意在以最小的道路干扰和工程量,让节点在短时间内消除缓解拥堵,惠及市民。在全力推进小微堵点改造的同时,市建委还严格督促各实施单位做好精细化建设管理,将施工对周边居民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