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建筑业源远流长,溧阳市素有“起重之乡”、“安装之乡”的美誉,一座座亭台楼阁、雅园美林无不展现着这块土地孕育的深厚底蕴与工匠气度。
近百年的峥嵘岁月,在十万建筑儿郎的奋勇拼搏下,溧阳市建筑业这艘巨轮正乘着改革劲风,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开足马力、劈波斩浪,在更开阔的天地奏响时代更强音。
改革开放之前,地处三省交界丘陵山区的溧阳交通欠发达,工业相对滞后,建筑人也主要是在外地进行工程施工与安装。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势头,到底该何去何从?有一群敢闯敢拼,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毅然决然放下锄头、收起扁担,操起泥刀、挂起葫芦,干起传统的“泥水木匠”老本行。
这批由农村转移劳动力变身而来的溧阳工匠,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溧阳,一路闯荡。他们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干巧干的智慧,占领一方建筑市场,扎稳脚跟,不但赢得了“第一桶金”,还逐渐打出了“溧阳建筑”的名气。
市场经济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冲击着溧阳建筑业,“小富即安”就会被市场淘汰,“小打小闹”就会失去生存空间。审时度势的溧阳人大胆开展股份制改革,2002年年底,溧阳市直属10家建筑业企业和所有乡镇建筑业企业全部改制成功。完成改制后的企业,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自主发展意识大大增强,走上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之路,释放出活力,彰显出特色,建筑队伍遍布全国,市场占有率再创新高。
建筑业既是溧阳的传统基础性产业,也是重要支柱性产业。2020年,溧阳市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074.7亿元(含电梯安装70亿元),同比增长6.3%,占常州地区43%,位居省内县级市第一方阵。入库税收达21.77亿元,全市近2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建筑业,成为当地重要税源。苏华建设集团、天目集团纳税额均超过3亿元,占全市建筑业纳税总额的29%。建筑工匠占全市农村劳动力人口的1/3,从业人员达26万人,人均收入接近7万元,建筑业已然是广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广大建筑业企业积极投身美意田园、美丽乡村建设,共建美好家园;全力参与抗疫斗争,捐款、捐物价值达1000万元之多,为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出了积极努力。
溧阳市广大建筑业企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省外市场份额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建筑业产值50%以上由省外市场创造,2020年在西北、华南等地施工产值同比大幅增长,分别达64%、55%。5家建筑业企业获评省百强企业,3家建筑业企业跻身2020年江苏民营企业200强,17项工程获建筑施工省级以上优质工程、鲁班奖等荣誉。
立足高质量,聚力再出发,一代代溧阳人精心编织的建筑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面对国家“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战略调整,针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目标,溧阳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科学把控,制定新的《精准扶持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着重在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市场拓展、激励创新创优、优化发展环境4个方面落实工作措施,力争到2025年建筑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培养施工产值超200亿元的航母级企业,创国家级荣誉10项,建筑强市地位进一步加强,“溧阳建筑”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