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盐城市盐都区,村民们祖祖辈辈使用旱厕,改厕伊始阻力不小,村民们大多选择观望。区里从改变观念入手,加大宣传、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改变群众认识、推广改厕经验。
“别人家建好以后,冬天不冷了,夏天不臭,苍蝇蚊子也没了,我们心里痒痒的,也积极申请改厕。”郭猛镇护西村村民蒋乐洲介绍。如今的盐都区,厕所的变化,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卫生健康,也让越来越多根在这里的城里孩子,爱上了故乡的农家小院。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江苏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连续多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在苏南地区推广以四格式、纳管式和集中式等为主的生态户厕,在苏中苏北地区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加强技术指导,严把改厕质量,普及健康宣传,着力提高厕所粪污治理水平,确保建好管用、群众满意。目前,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5%。高邮市农村改厕经验做法纳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这是江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对江苏工作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以走在前列的自信自觉,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倾尽全力、务求全胜,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现代融入村庄、为人们留住乡愁,“新鱼米之乡”尽显宜居之美。2020年7月24日,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江苏召开,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对江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机制、抓创新、抓实效”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系统谋划,高位推动
江苏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赶考者的初心、先进者的担当,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强弱项,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全力抓好各项工作部署落实。
——系统谋划,年年有部署。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列入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予以推进。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四治理、四提升”重点任务;2019年,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出台《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目标、细化措施、压实责任;2020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提出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为内涵,加快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省委省政府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是重中之重。
——统筹推进,层层抓落实。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牵头,省委和省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省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下设美丽宜居乡村工程建设推进小组。省级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省级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市县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及时跟进抓推动抓落实。各地均建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高位推动、示范带动、协同联动,贯穿始终。
——强化考核,事事有实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重点任务列入市县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多项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挂钩,强化“指挥棒”作用。各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行管护,扎实予以推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昆山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考评结果与区镇年度目标考核、村干部年终报酬直接挂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聚焦重点,狠抓落实
沛县作为全省5个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之一,探索出农村垃圾分类“三分、三定、三全”的运行体系。大屯街道环卫所所长曹枫雷介绍:“采用阳光堆肥房处理生活垃圾每年可以实现村里的垃圾减量30%以上,还能同步生产有机肥164吨,节省垃圾收运处置费4万余元。”
垃圾治理利国利民。江苏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落实“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推动各地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2016年首批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目前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99%,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在300多个乡镇全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有机垃圾就地生态处理”的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立足实际、聚焦重点,江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方位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系统强化污水治理。江苏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长江沿线落实到省域全境,系统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生态处理”等多种模式,优先治理规模较大村庄,以及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重点流域等环境敏感地区的村庄生活污水。近两年来,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为处理全村916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建起了2座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实现了管网全部入户,污水全面治理,村民刘敏对如今的变化感慨万千:“以前走这都捂着鼻子过,太臭了,自从改造后,黑臭河变成景观河,我每天吃完饭都带着小孩在这里溜达一圈,心里面特别高兴。”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64%。2020年,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在确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础上,再花5年时间,实现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明显提升。2019年昆山市、南京市高淳区入选全国县域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典型范例,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泰州市高港区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
——全域提升村容村貌。江苏积极引导地方从突出的问题改起,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持续改善乡村面貌。以“四清一治一改”(清理垃圾、河塘沟渠、农业废弃物和无保护价值残垣断壁,治理乡村公共空间,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为重点,在全省1.6万多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清除农村生活垃圾626万吨,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26.2万处,“户洁村美”在乡村大地蔚然成风。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阡陌纵横、大道通途,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100%。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全省累计建成绿美村庄10439个。连云港市赣榆区号召农民群众“清沟扫地摆整齐”,扮靓村庄新面貌。太仓市由村书记担任“村庄清洁指挥长”,以身作则、挂牌作战,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盐城、宿迁等地妇联发挥群团组织带动作用,“万村妇女争创美丽庭院”,共同装点“美丽家园”。邳州市率先开展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的新探索,已在徐州、宿迁等地全域推广。
——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江苏坚持“建管并重”,把落实长效运行管护摆在重要位置,引导各地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运行管护问题。明确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要求,大力推广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理及社会化管护模式,实现村庄环境长期干净整洁有序。省级财政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支出统一纳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予以保障,2020年投入资金8.2亿元。连云港市出台《乡村清洁条例》,将乡村清洁纳入法制化、常态化管理。无锡市研究制定专项实施意见,分类制定村庄长效管护标准。扬中市探索建立了“八位一体”的运行维护机制,列入国家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创新机制,强化保障
江苏从政策投入、问题处置、激励评估等入手,强化制度建设,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常抓长治、取得实效。
——建立政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超过100亿元,重点用于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农村改厕、村庄绿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2020年初,30项1000万元以上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3亿元,涵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等多个方面。
——建立问题处置机制。江苏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人居环境领域,明确“24个是否”作为重点,督促各地全面深入排查问题,逐项建立清单、落实整改。在已建立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平台、设立问题线索举报电话和邮箱基础上,依托“农技耘”APP上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随手拍”,与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平台同步对接,构建高效、便捷、精准的问题线索征集处置机制,平台已受理各类问题线索500多件次。
——建立激励评估机制。“只要干得好、省里发红包”。江苏出台以实际成效为导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办法》,结合第三方明察暗访和群众满意程度调查,以县为单位,对各地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配套激励支持范畴,对成效明显的县,在分配年度省级资金时予以适当倾斜,2019、2020年全省24个县获得省政府激励。
——建立示范引导机制。江苏择优确定1000个村作为综合示范,总结各地在系统谋划、动员群众、设施建设、运行管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多形式加大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遴选34个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典型范例,供各地学习借鉴。加大宣传引导,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调度销号制度。省级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调度制度,定期了解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工作推进。2020年7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三年行动销号工作,全省自下而上开展逐月调度、逐级核验、销号通报,对提出销号申请县(市、区)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在市级复核基础上,省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把关,严把验收销号质量,确保整治任务全面清零。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一幅既富又美、诗意栖居的时代画卷,正在江苏农村徐徐铺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江苏将美得更有品质、更加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