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江苏建设> 正文
3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8万个 江苏“停车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1-01-27 18:02:15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王璇 孙王奇  责任编辑:黄静

  老旧小区不时上演停车位“抢夺战”,一“位”难求;学校门口接送车辆排成“长龙”,车速极缓;医院、景区内外车位供不应求,一“门”难进……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为缓解停车矛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江苏从2017年起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从着力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开始,逐步向实现停车便利目标迈进。近3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过58.1万个,其中2018年增加19.22万个、2019年增加22.26万个、2020年增加16.62万个;省内大多数设区市的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比例高于1.2:1。

3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8万个江苏“停车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绩单

▲ 淮安市汇丰园小区改造后

  结合改造“微整治”

  老旧小区停车“破题”

  据了解,从2005年到2019年,江苏机动车保有量从192万辆增加到1919万辆,增长了近10倍,但停车设施增长明显滞后,导致停车矛盾凸显,难以满足群众需要,特别是老城区的停车难、停车不便捷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民生痛点,老旧小区的停车矛盾则成为需要改善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江苏各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增加停车泊位,同时在小区周边街巷、支路设置夜间停车泊位和夜间限时停车标志牌等,为居民提供停车便利。

  淮安市汇丰园小区利用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将原先已经被居民机动车辆占压损毁的绿化区域以及房前屋后的零星区域改造成停车泊位。改造完成后,小区内的机动车停车泊位数由改造前的不足30个增加到近90个。此外,通过利用街头零星地块建设公共停车场、由公安和城市管理部门依法在小区周边划设路内停车泊位等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停车泊位250多个,有效缓解了小区居民的停车压力,改善了小区停车环境。

  除淮安市外,南京市累计整治老旧小区717个,新增停车泊位1万余个,受益居民超25万户;泰州市改造老旧小区50个,增加停车泊位8000余个;南通市实施小区“微循环”改造,共计完成100多个小区,新增停车泊位2万多个。

  盘活各类资源

  缓解重点区域停车矛盾

  “有了这个接送中心,不仅不堵车了,遇到雨雪天气,我们接送孩子也更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上下车时的安全问题了!”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青龙校区的学生家长赵女士感叹道。

3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8万个江苏“停车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绩单

▲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青龙校区地下接送中心

  赵女士所说的接送中心,是常州市创新接送体验、实现高效有序、安全舒适接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常州市将解决“接送难”问题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加快推进,该市要求学校按需配置接送中心,减少学校周边道路停车压力。

  据统计,地下接送中心项目的实施为早晚接送学生的社会车辆新增开放泊车位约100个,最快时车辆可在3分钟左右完成学生接送、驶离学校,同时实现了人车分流,不仅方便了学生家长,也大大缓解了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状况。

  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目前,江苏各地正通过积极推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建设P+R停车场、闲置地块利用、窗口单位内部停车泊位置换等方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缓解学校、医院、景区等重点区域的停车矛盾。

  南通市通过限定停车时间、区域,将不同年级学生家长车辆进行有效分离,降低“叠加”效应,大幅提高通行能力;苏州市在古城外围利用闲置人防用地建设P+R停车场,疏导游客通过采用绿色交通换乘进入古城;扬州市利用荷花池开辟地下停车场,并通过建设地下人行通道直达苏北人民医院,缓解医院停车矛盾。

  政府单位示范“让位”

  社会停车增添“实惠”

  “现在停车方便多了,而且还是停在家附近的政府单位大院里,很安全。”家住盐城市阳光世纪城南区的葛先生说,小区内停车位很紧张,晚上8点以后回来都要“抢车位”,而他所在的单位经常要加班,停车成了他的烦心事。现在,他可以把车停在家附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没有了之前的烦恼。

  江苏通过完善制度、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全面提升停车泊位利用效率,达到惠民、便民、利民的社会效果。

  盐城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开放500余个车位供市民夜间停放,市中医院将院内200多个职工停车位全部腾出,医院在外租赁空地给员工停车;扬州市出台文件节假日免费开放扬州市政府东大院、西大院、市政协等11个单位内部停车场供游客临时停放车辆,并设置临时接驳车,打通通往热门景点、核心商圈的“最后一公里”;宿迁市已有35个机关单位庭院停车泊位向市民开放,释放停车泊位近6000个;溧阳市通过开展“机关院落敞开、敲墙透绿”工作,已有19个政府单位和部门打开“围墙”,让市民错时共享停车位,共提供车位2135个。

  注入“智慧”元素

  “停车指数”助长效

  目前,江苏已经出台了《关于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的意见》《江苏省“停车便利化工程”实施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关于推广应用全省智慧停车电子支付平台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文件,联合开展《江苏省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修编工作,为指导督促各地工作提供了遵循。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建成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一些城市还开发建设了停车APP、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基本实现了电子支付。

3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8万个江苏“停车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绩单

溧阳市已完成及拟开展“机关院落敞开”工作的单位分布示意图

  此外,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的《江苏省“停车便利化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通过构建衡量城市停车便利化程度的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综合评价各地停车供需平衡状况,引导停车设施与城市协调发展,是建立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停车指数’是把停车设施如何发展、停车问题在哪里、应当如何解决等方面内容,通过一个直观、量化的数据指标进行表达,类似于‘经济景气指数’‘健康指数’或‘交通拥堵指数’等,通过积极构建城市停车工作动态综合指数,促进各地城市停车供需平衡,实现停车与汽车、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陈浩东说。

  据了解,目前“停车指数”已在泰州、徐州两市开展试点应用。通过试点实践检验,根据“停车指数”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城市停车治理现状情况,指数得分和居民满意度调查接近,能够综合反映城市在“停车便利化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亮点和短板,更好地指导、推动城市停车综合治理。

  【案例】

  ·扬州·

3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8万个江苏“停车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绩单

▲ 扬州市政府机关在节假日免费开放停车场

  扬州市作为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旅游名城,其“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旅游格局和混合交通特征十分明显,加上停车资源配建不足、交通出行方式单一、交通设施普遍缺乏、管理手段比较薄弱等问题,致使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

  为打造旅游城市名片、服务社会民生发展,扬州市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和推动政府统筹协调解决旅游出行问题,着力打造与“宜居、宜游、宜业、宜创”扬州城市品牌相匹配的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在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行秩序效率、引导绿色出行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为实现车辆分流,扬州市在主城区周边建设了6个临时换乘中心,引导游客通过公共交通方式进入景区,在城区东、西、南、北出入口分别设置大型临时停车及换乘中心,将外来旅游大巴和私家车辆就地引导到各个大型临时换乘中心。在临时换乘中心,外地游客凭身份证可领取一张接驳公交车的免费车票,3天内可不限次乘坐扬州公交集团的所有公交车,票上印有市区各大景点、主要公交线路、商业区、相关网址和服务电话等信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利。

  同时,为盘活政府停车资源、实现假期停车共享,扬州市出台《关于更好服务游客建设宜游城市的意见》,要求政府机关在节假日免费开放停车场给游客。目前已免费开放扬州市政府东大院、西大院、市政协等 11 个单位内部停车场,供游客临时停放车辆并设置临时接驳车,打通通往热门景点、核心商圈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扬州市还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采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手段,将实时停车信息、车辆号牌信息、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车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高德地图、“宜行扬州”APP和路面30多块交通引导屏,实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游客准确、便捷、顺畅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泊位利用效率。 (倪文连)

  ·苏州·

3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8万个江苏“停车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绩单

▲ 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

  苏州古城区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街道空间和尺度非常适宜步行、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随着苏州经济和机动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量的机动化出行需求与有限的道路资源供给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古城受到巨大冲击。针对古城交通发展特殊要求,苏州市积极推动停车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智慧停车大格局的同时,采取差别化的停车泊位调控策略,在古城区周边对进入古城区的机动车进行“截流”,调节古城停车需求。

  据了解,苏州市建设了停车管理平台,目前已完成对各市、区停车数据的全覆盖,初步具备了数据汇聚、分析与输出的功能。平台共接入停车场16815处,停车泊位287余万个。平台具有停车出行热力图、大数据分析、诚信体系、停车场备案、P+R管理等功能模块。平台的市民服务端——“苏州停车”APP具有资源查询、导航、缴费、P+R换乘、“姑苏八点半”停车共享等功能,致力打造停车出行“一张图”,努力提供“覆盖全、数据准、服务优”的“智慧停车”服务,切实解决市民出行“一位难求”的问题。

  2014年起,苏州市在环古城河范围内道路全面推广级差式计时收费,2016年,该市利用“缓解大城市拥堵 减少碳排放”的世界银行资金项目,制定并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目前,环古城河范围内892个道路停车泊位实行级差式计时收费政策,市区主次干道停车乱现象得到初步改善,提高了泊位周转率。

  此外,为提倡绿色出行,苏州市区已完成24个P+R换乘停车场建设工作,共计泊位容量10000个,对部分停车场进行信息化改造,制定了《苏州市区轨道交通P+R停车场管理暂行规定》,于2019年开始启动17个P+R停车场停车换乘优惠。(姜 铭)

  【展望】

  “停车便利化”将持续“进阶”

  张海达 蔡卫东

  ● 将“停车指数”作为巩固停车治理成效和推动建立停车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联合省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定期公开发布制度,在全省加快推广应用。

  ● 总结规划引导、政策调控、设施“补短板”、停车管理与服务、智慧停车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结合《江苏省“停车便利化工程”典型案例》,强化交流学习,寻找自身差距,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工作成效,让人民群众从“停车便利化工程”中,切实获得幸福感。

  ● 深入推进现代城市停车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城市现代治理体系要求,不断完善停车管理法规制度,强化停车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实现“三位一体”。加快研究推动停车立法,鼓励、吸引个人和企业资本更多地参与到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解决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