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品质做文章,周边配套高大上
安置房不输商品房 新主城迎来“新主人”
安置房珍珠雅苑有八栋高层楼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从江南主城向江北出发,穿过扬子江隧道就是江北新区顶山街道,这里也是江北新区的核心区所在地。
漫步顶山,这里俨然已是江北新主城的展示窗口——“月光宝盒”造型的新区市民中心,已成江之北的“颜值担当”;青龙绿带延绵数公里,让“诗与远方”成为日常;江北新区图书馆、南京美术馆新馆雏形初现,文化新地标即将诞生……
“十年前这里还都是菜地,如今这样的城市面貌,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随着江北新区的发展,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吴瑞兰实现了村民到城市居民的转变,这些“高大上”的周边配套,成为23万“吴瑞兰”们出门即享的幸福。
新高度,“在天空里过起了日子”
今年71岁的吴瑞兰是徐州人,1978年嫁到了顶山。回忆起过去矮小平房的居住环境,她历历在目,“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高楼。”吴瑞兰回忆,1983年,配备了国内第一部高速电梯的“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开业,饭店36层有我国第一个高层旋转餐厅——璇宫,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尝鲜”。
“还记得1985年,我等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才约上了旋转餐厅一人5块钱的参观票,在当时可不算小钱,坐着俯瞰南京城全貌的确新鲜,可惜时间太短,一杯咖啡没喝完就下来了。”吴瑞兰打趣道。
2016年,吴瑞兰的梦想成为现实,她和老伴搬入位于珍珠雅苑小区35楼的新居。这个于2015年11月正式交付的安置房小区,拥有8栋高层楼房,小区的很多住户也都是吴瑞兰的熟人,“以前忙田忙地,现在我早上打太极,下午打扑克牌,晚上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潇洒得很!”
站在自家阳台上,吴瑞兰远眺长江大桥,“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那才叫漂亮,一开始住进来都高兴得睡不着,真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她说。
新感受,“交通便利配套齐全”
三房两厅一卫,客厅通透明亮,屋内家电一应俱全,吴瑞兰的邻居谷成青习惯了劳作,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作为家里的老大,谷成青每天要肩挑120余斤的蔬菜,赶凌晨4点半浦口码头的第一班船到“南京”卖菜,直到中午才能回家。“那时候顶山的位置很尴尬,坐公交到长江大桥过江要绕很远,所以我们菜农都是做轮渡去城里。”谷成青说,当时她就想如果能在顶山附近也修一座大桥就好了。
谷成青没有等到大桥,但2016年,扬子江隧道开通了,同年,她也搬进了距扬子江隧道出口只有3公里的珍珠雅苑小区。“从我家开车到龙江,如果不堵车只要半小时,以后地铁11号线在小区附近也有站点,我们出门就更方便了。” 谷成青告诉记者。
不仅出行更便利,小区周边的配套也变得非常完善。早年的辛苦生活让今年53岁的谷成青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需要定期到综合性大医院复诊。“以前去城里看病,一来一回,一天时间就没了,今年上半年,我的病情复发,第一次到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做了检查,只要十几分钟。”
随着大医院来到身边,优质教育资源也接踵而至。一出小区门,记者注意到往左是幼儿园,右手边即是小学。谷成青的小孙子如今在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上二年级,上下学接送对她来说变得异常轻松。
新标准,“新家处处不输商品房”
北临江北大道、南临建宁西路隧道、5分钟可达扬子江隧道、15分钟进主城、8分钟步行至地铁……在距离珍珠雅苑不足千米的“黄金地段”上,2200套保障房正在建设之中。
咖色与米色相间的真石漆映衬在蓝天下,现场,江北新区棚户区改造(05、09地块)保障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其中,05地块5幢高层住宅将于牛年春节前竣工交付,09地块则即将完成主体结构验收,预计2022年年初正式交付,小区定名为静雅嘉园,寓意美好。
“它的建设标准比较高,能有效防止渗漏的发生,也为日后拆迁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将实现车库充电全覆盖,这也是新区首个可以达到地下车位100%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的建设项目。
聂新久是原顶山街道吉庆社区竹园组的组员,拆迁后,他经常来工地附近转一转、看一看,“元旦前不久,我选到了一套2栋95平方米的房子,房型非常好,楼栋间距设计得也很合理,很快就能拿到新房,希望后面再配一个好物业,这样一来,小区处处不输商品房。”对于未来的新生活,他充满期待。
记者手记
在安置房住出幸福感
位置偏远、配套欠缺、质量一般……提及安置房小区,大多数人对其的第一印象都与高品质不搭边。然而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无一不刷新着记者对安置房小区的原有认知。
据悉,2020年上半年,江北新区直管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累计完成新开工面积约52万,竣工交付约61万。瞄准品质做文章,江北新区以贴心的设计理念以及严格的建筑标准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也为小康生活筑牢了基石,让安置房住出幸福感。(南报融媒体记者 夏思宇 通讯员 谢小雪 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