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井陉县大梁江村
井陉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200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千年古县,现存千年以上传统村落73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传统村落44个,是全省传统村落最多的县。井陉县注重历史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区域连片保护利用,发掘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各自特色,助力全域旅游成效显著,传承了历史文脉,留住了乡愁。
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井陉县政府先后出台《井陉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实施办法》《井陉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建筑抢救保护工程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成立井陉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传统村落发展保护工作。始终将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放在首位,全部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均编制完成保护规划或保护与发展规划,为连片保护提供了依据。2020年,配合石家庄市编制了《石家庄市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实施以井陉县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为主的连片保护工程,同时把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考核相关部门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完善体系,为发展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保护传承
公示保护。截至2020年,全县共公布历史建筑644处,实现了保护总量有增加、保护等级有提高的目标。
挂牌保护。2020年,对44个中国传统村落全部实施挂牌保护,对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内的主要传统建筑通过设立标志、建档、挂牌等实施保护,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传统村落信息档案。
制度保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井陉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办法》等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保护历史建筑,为传承地域文明、延续历史文脉焕发光芒。
科学修缮,提升环境
截至2020年,全县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9500余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15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4亿多元,仅秀林镇南横口村就引入社会资金近1亿元,打造出全国知名的陶瓷水镇。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县已修缮历史建筑约150处,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村内古街巷修复9500余米、铺设污水管道8500米、修葺小型绿地及村庄绿化面积17000余平方米,天长镇王家大院、大梁江武举人院、小龙窝石楼群、于家四合院、吕家三滴水院、梁家鸟鸣楼等传统建筑得以恢复,重放异彩。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推进传统建筑修缮的同时,大力实施饮水工程、道路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科学利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井陉县小龙窝村
强化监管,广泛宣传
按照井陉县产业发展禁限和鼓励指导意见,进一步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区实施严格保护。建成4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精品馆(占全省已建精品馆的50%),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展示。在此基础上,2020年又补充完善了40个传统村落信息,打造数字博物馆普通馆。同时,利用拍摄专题片、树立广告牌、印制书籍画册、制定村规民约等多渠道、多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激发村民自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抓住机遇,打造品牌
以省、市旅发大会为契机,打造井陉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品牌。魅力陉山添重彩,一条天路绘蓝图,修建的“太行天路”串联了27个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全程设立观景台、山居民宿、咖啡馆、茶室、农家院、驿站、写生基地、步游路等特色场所。2020年,再次挖掘井陉非遗项目,编演全省唯一传统村落情景剧《梦回吕家》、大型实景演出《甘陶河畔》,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欣赏古村落整体风貌和自然景观,品味千年古县的古风古韵。截至2020年底,太行山天路山货大集已有17家林果大户、3家专业合作社、3家特色农产品开发公司、50余家其他企业、商户入驻,带动当地3602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井陉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