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新墙材和散装水泥发展中心 杨裕发 (二等奖)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施工劳动强度和提高施工效率都有着现实意义,也是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产业链的延伸,是建材和建筑业走现代和文明的标志。预拌混凝土行业的迅速发展为金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文明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党组高度重视。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行业延伸的重要产业,在金华市家数多、体量大、分布广、社会关注度高,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通过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做贡献。
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金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已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共35家;其中市本级2家、婺城区3家、金东区5家、兰溪市4家、东阳市4家、义乌市5家、永康市5家、武义县2家、浦江县3家、磐安县2家。主要生产C15~C60预拌混凝土,年设计产能达到2280万立方米左右。2011~2015年,全市预拌混凝土供应量4297万立方米,节约水泥344万吨,节约标准煤57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773万吨;
“十三五”期末,金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58家,其中婺城区5家、金义新区(金东区)11家、兰溪市6家、东阳市9家、义乌市10家、永康市6家、武义县5家、浦江县3家、磐安县3家。全市预拌混凝土年设计产能3870万立方米左右。2016~2020年,全市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分8103万立方米,节约水泥648万吨,节约标准煤107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458万吨。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新增23家,新增产能1590万立方米,新增供应量3806万立方米;目前,在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发展较快,管理逐步全面规范,城市“禁现”工作落实,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大幅推广应用,行业整体社会形象和认可度得到明显改善,正朝着科学、有序、规范方向发展。
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虽然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为金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发展门槛底、时间短、速度快、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行业整体发展特别是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距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预拌混凝土产业空间布局十分重要,其空间布局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以及本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发展规划相关要求。目前金华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布局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部分区域预拌混凝土企业过于密集,存在“扎堆”现象。根据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布局要求,一般搅拌站供应半径在30公里以内比较合理,而金华市局部区域内预拌混凝土企业密集布局,有效辐射范围较窄,供应半径内产能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其二,预拌混凝土企业大多建在城郊接合部,随着金华中心城区建设规模逐步缩小,建设重点转移,预拌混凝土企业布点与新的重点发展区域不匹配,部分需求量较小的老城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分布密集,出现了部分预拌混凝土内产外运现象,运输距离较远,成本增加。
2.质量管理有待规范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预拌混凝土建设工程质量是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生命财产安危的大事,虽然金华市高度重视预拌混凝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照职责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市建设局2018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通知》(金市建建〔2018〕28号),有效加强了预拌混凝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但预拌混凝土行业在质量管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目前全行业面临砂石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处于卖方市场,部分企业降低了对原材料质量要求,导致混凝土质量有所下降;二是预拌混凝土生产方与使用方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标准的责任界限不清,在预拌混凝土交付时,还属于半成品,需按照施工要求和后期养护后才能最终体现产品的设计要求,有时要分清是产品质量还是施工养护造成的质量问题存在较多争议。质量不达标主要原因:混凝土粗骨料强度不达标;细骨料(沙子)含泥量或石粉过高;混凝土配合比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匹配;现场施工振捣不密实;为抢进度过早拆模等。
3.行业整治有待加强
目前,预拌混凝土行业需要加强整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需严厉打击违规搅拌站。这类搅拌站未办理任何手续,无资质,设施设备简陋,主要存在相邻县、市城郊接合部,比较隐蔽,主要供应农村、道路、厂房建设,由于投资建设成本低,销售价格便宜,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这类搅拌站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扰乱预拌混凝土行业市场。二是供应国家、省、市重点、重大项目的自供站。重点、重大项目对混凝土品质要求高,型号、品种特殊;自供站场地小,清洁化生产水平不高,处于监管边缘;基本上都没有预拌混凝土生产资质,检验、试验设备不完整,供需双方为实现共赢,追求利益最大化,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出现质量问题追责困难。
4.清洁生产有待深入
虽然按照浙江省商务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16〕87号)精神,
目前金华市5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49家,除新、迁建企业以外全部完成清洁生产,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但由于企业在产品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涉及面广,需关注的地方多,通过2020年中央环保督查情况反馈,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清洁生产意识不强。有些企业没有把清洁生产上升到政治高度,只顾经济效益。二是应对验收、应付检查。清洁生产工作推一步动一下,做表面文章。三是企业自主化管理不到位。企业常态化、精细化维护和管理未严格落实,流于形式。四是行业管理部门长效监管机制未形成,力度不够。
5.农村发展有待关注
当前金华市农村使用预拌混凝土比例不高。主要原因一是预拌混凝土价格相对较高,加上农村建筑层数不高,大多数人认为自拌就可以;二是目前混凝土搅拌站基本上都是大型设备,由于交通条件达不到要求,农村建房相对比较集中,施工作业空间难以保障;三是预拌混凝土企业认为农户使用混凝土量太少,补方困难,不愿意接活,农户较为被动;四是预拌与现拌相比,前者需要提前预约,施工时间会受到限制,而后者随时都可以。
6.数字智能有待提升
目前,行业领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技术手段,在加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和生产管理,实现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运输、使用等环节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还没有全面推进和普及;行业管理部门、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建设(施工)单位未形成产业、供应链资源信息共享融合,行业智能管理、协同水平不高。
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意见
既然预拌混凝土对金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就应该维护好、发展好、管理好,努力处理各种关系,实施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行业创新发展,助力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针对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1.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编制科学合理规划,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在省行业规划指导下,编制金华市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总产能,设定产能目标与省规划基本一致,到2025年预拌混凝土产能561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产能680万吨,努力形成上下一盘棋;突出县(市、区)的主体地位,要求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提出规划期内产业布局,尽量避免因产能过剩、布局过度集中等原因造成的恶性竞争,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中小或困难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行规范管理,促进市场有序竞争,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对接资本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引导预拌混凝土行业走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抓典型、树标杆,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3)新增预拌混凝土项目,原则上应设置在远离生活区的工业园区,有条件的应在便于大宗原料运输的河道沿岸建设。新建项目应避开环境敏感区、饮用水保护区,远离集中居住区、商业区,严禁扰民,保护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明确职责,规范产品质量管理
新修订的《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和建设工程质量预拌混凝土使用质量的监督。”建议建设部门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主要原材料水泥、骨料、砂子、矿粉以及各种添加剂的质量管控,从源头抓起,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加强生产使用过程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保证在生产使用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每一步都经过全面监测,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及相应处罚措施。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需求、鼓励竞争、有利环保的原则,编制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有效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混凝土企业布局,同时积极协助、配合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的监督。
3.部门协调,加强行业市场整治
(1)对供应国家、省、市重点、重大项目的自供站的处理,散装水泥行业、建筑业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对供应站进行定性,如果可以存在,就应该对供应站供应项目对象、项目规模、建设水平、质量监管、下步处置等进行明确,实现规范有效管理,不是所有供应站都能够以供重点、重大项目为名生产混凝土进行供应,脱离监管,打擦边球;如果不行,就应该坚决禁止,对全市目前供应站进行统计汇总,项目完成一家自动拆除恢复原状。
(2)对未办理手续的无资质违规搅拌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限时进行依法取缔,给行业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4.顺势而为,深入推进清洁生产
(1)要求新、扩、改、迁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同步实施环保配套建设,与主体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2)对已完成清洁生产的企业,经常性组织清洁生产“回头看”,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升改造成果。
(3)对前期已授牌未明确有效期的企业,应在省级层面进行明确。
(4)强化和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深入推进对策措施。
(5)加强车辆用油管理,使用符合国标柴油,加强车辆维护保养,保证车辆达标排放。
5.宣传培育,关注农村发展应用
将农村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作为金华市“十四五”时期预拌混凝土行业新增长点,积极培育广阔农村预拌混凝土消费市场。一方面,在“十三五”开展预拌混凝土“下乡”试点工作基础上,引导鼓励相关企业建立面向农村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推广与销售网点体系,积极鼓励山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面向农村预拌混凝土供应服务网络。通过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切实解决农村预拌混凝土推广过程中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实现农户和企业双赢。另一方面,把预拌混凝土下乡工作纳入各县(市、区)重点工作,建立预拌混凝土下乡统计体系,引导加快推广预拌混凝土下乡。同时通过宣传引导,逐步改变农村现场搅拌混凝土习惯,力争“十四五”期末农村使用预拌混凝土比例达65%目标。
6.努力探索,提升行业数字智能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2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吹响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号角。 金华市经信局、市大数字局和市委改革办要加强联合,加快推进数字改革软件赋能对接,全面推进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相关设备和业务等信息,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实现设备远程运维,提供生产、管理信息推送和服务,为行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依托“互联网+”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推动行业企业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升级,通过无线、广域通信方式,实现人、设备和系统三者之间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实现资源最优使用,优化决策,实现定制化产品生产和数字化可控管理,高效运营,高质发展。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