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书记不服“输”——记中国安能一局平南项目部支部书记李斌

2021-11-02 14:11:54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蒋元龙责任编辑:黄静

书记不服“输”——记中国安能一局平南项目部支部书记李斌

  李斌,中国安能一局南宁分公司平南乡村风貌项目部书记,被大家称为施工一线的“拓荒牛”,他带领的党员先锋队有着“不服输”“能吃苦”“有干劲”的标签,以至于这个团队进驻贵港市场一年来,三区一市一县处处都飘扬着中国安能的旗帜,从市里县里到乡镇村屯,人人都为中国安能人竖起大拇指。

  不认输

  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金秋十月,中国安能一局实施属地战略的第一个EPC道路工程九凌湖大道项目紧急开工,甘蔗林、沼泽地、棱角山、虾塘、稻田成了李斌国庆小长假唯一的“打卡景点”。

  九凌湖大道项目,是典型的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先是营地选址,考虑到项目在野外,不能把营区放城市,李斌便一个村一个村地看、一个村一个村地问,看了很多、找了无数,有的是住宿不合适,有的是展示形象不方便,就在他感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最后终于在九凌湖景区边上找到一块空地。在分公司领导的指导下,仅用6天时间搭建成了一座兵味浓、战味浓,非常符合军转企业特色的准军事化“野战营区”,之后迅速在全工程局推广。

  安顿之后,便面临征地问题。因当地青壮年都去了外地打工,所征收的地块甘蔗未收,老人们心心念念,征地成了“卡脖子”的事。“没人收我们就出人,思想不通我们就上门做通”,项目负责人易志高定下决心后,李斌和项目部的同事们白天化身为“砍蔗人”,晚上则从这一家到那一家开始串门,不到一个星期,周边4个村委23个村的人,都认识了这群穿着橄榄绿却没有肩章的安能人,以诚待人的他们很快就和村民成为了朋友。

  前期工作完成后,业主要求按图施工。在设计没有出具完整图纸前,给的是坐标和各种专业术语,项目部的同志不懂就学、不会就问,找专家、查网络,李斌身先士卒,日夜轮班奋战,白天钻甘蔗林、入沼泽地、爬棱角山、进老乡门,夜晚开协调会,研究图纸,优化设计,讨论方案,解决难题。“书记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更有一股‘拓荒’的闯劲儿。”项目负责人易志高这样评价他。

  如今,8米宽10.8公里长的二级公路已全线贯通,老百姓不再需要独轮车,几十吨大货车直通蔗田边。

  带队伍

  谁都是从不会到会

  作为试点的平南县良凡屯已从红砖绿苔的旧楼房变成了如今的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大安的长塘、武林的新罗等19个村屯也迎来了可喜的变化。这变化是这帮奋进、坚强、有韧劲儿的中国安能人催化的,而李斌正是他们的领头雁。

  乡村风貌项目最大、最难的工作就是协调。既要跟政府沟通,又要跟各村屯老百姓做工作。项目部负责的区域面积达1000余平方公里,施工战线长达35公里,共涉及4个乡镇19个村屯点,2000余栋房,协作队伍施工人员高峰期多达2000余人。一连串庞大的数字让李斌头疼,驻点人员怎么选,协作队伍怎么管,工程质量怎么验,施工安全怎么保,都是棘手的问题。

  项目部因地制宜,按照“一人一个点、三点成一面、三面为一镇”进行施工布局,心细的李斌每天都要奔走一趟,无论是在政府谈党建联建、还是在乡镇村屯聊服务乡村、或者在施工现场查安全质量、在材料库房盯一螺一帽,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从县长办公室到村里85岁老太、从繁华的镇隆街头到僻野的小户村屯,他把沟通、汇报和协调做到极致。

  就是在这群人的齐心协力下,平南“两高”沿线旧貌换新颜,一座座漂亮的房屋征服了评比专家,在2021年8月,全广西组织的自治区验收评比中,平南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在全广西名列三甲,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并作为全区试点进行推广。

  柔情处

  书记有时也会认输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军龄的李斌,在外人眼里是刚强精干的一个人,很少见到他皱眉或者认输,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家人,尤其是儿子的愧疚,是一个一碰就输的点。

  转企改革后,李斌变成了四海为家。2020年的春节,因工作原因他在九凌湖项目部留守,儿子李奕乔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回老家,只能在保姆家过节。

  “爸爸,你出发了没有”“爸爸,你到哪里了”“爸爸,你到了没有,我在楼下接你呢”“爸爸,你...是...不是...又不回来了”...李奕乔不停地对着语音手表说着,可李斌又一次失约了。

  这一天是李奕乔的生日,虽然是周六,但也是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工的最后2天,要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政治要求,李斌当然知道这个节点的重要性,不敢丝毫懈怠,更不好意思把“回家给儿子过生日”的要求向领导提出来。不“输”的书记终于从心底认输了,一种难以名说的纠结在心底撞击。

  天生傲骨又岂能服输,这就是李斌,一个无惧风雨和挑战,一个不服“输”的书记,用他的韧劲和坚强感染着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蒋元龙)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