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低碳重塑钢铁行业发展格局

2021-08-03 13:43:41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海霞责任编辑:黄静

 低碳重塑钢铁行业发展格局

  “钢铁工业需要加快低碳转型,特别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要尽早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为最终实现碳中和而持续推动深度降碳。”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在日前举行的2021(第九届)中国钢铁工业信息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冶金之路、双碳之路高峰论坛(下称论坛)上提出。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制造的优势产业,也是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是必行之路。

  双碳目标倒逼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建党百年前夕,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要求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钢铁行业排在制造业首位,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我国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加速低碳转型,降低全社会碳排放量,确保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张龙强在致辞时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中国钢铁工业必须科学、系统、务实地制定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加快推进钢铁工业减排工作,全面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我国乃至全球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在低碳引领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的当下,钢铁产业内部依靠技术实现转型发展的节奏,与外部促成产能合作新格局的步伐相互联动,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比如,自今年2月1日中国宝武正式托管昆钢以来,昆钢本部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计划2022年1月建成投产,这是昆钢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实践,也是钢铁行业以低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次试验。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钢铁市场、下游用钢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可有效支撑国内企业在国外布局发展。”张龙强表示,“信息标准院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低碳政策研究,企业及行业碳核算基础工作,碳达峰、碳中和及低碳发展战略和路线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全力支持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国际产能合作新格局逐渐形成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钢铁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供货、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设备、技术、工程服务出口明显增加。张龙强举例介绍,中冶集团承担了越南河静钢铁厂两座4350m3高炉、两台500m2烧结机的设备成套供货及设计施工,核心技术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或首创,实现了我国4000m3特大型高炉核心技术、装备首次整体出口;陕鼓集团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机组设备供货到韩国现代钢铁公司5250m3高炉和越南河静钢铁厂4350m3高炉。钢铁行业借“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形成了以低碳科技为特点的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RCEP的签署和生效,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复苏,拉动各国加大钢铁投资和建设力度,为钢铁装备技术输出提供更多机遇和空间。张龙强认为,投资风险和贸易成本的有效降低,有助于增强各国装备技术对外输出的竞争力。

  对于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前景,张龙强在题为《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新格局》的报告中,从技术装备升级、标准体系对接、绿色低碳标准升级等层面展望了未来钢铁国际产能合作趋势。

  此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论坛上强调了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风险识别,包括产能合作风险、进出口贸易风险等。“应对风险时要分阶段施策,包括事前规避、事中化解、事后处置。更要警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拆台、观望、立场回撤、不响应等外部困扰。”白明说道。

  以智能数字引领行业发展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补足短板,锻强长板,智能科技是绕不过的主题。

  “标准和大数据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是推动钢铁业绿色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我国普钢装备、工艺和品种开发,特别是绿色环保已经具备较高发展水平,只要特种钢铁和特种合金的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我国就能够迈进钢铁强国行列。他还指出,绿色的、低成本的氢气将是未来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然方向。

  除了以科技智能为抓手,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拓展新的内需市场之外,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化发展道路上,还需要构建新的产业创新生态圈,以“育主体、建模式、造环境”为重点,培育企业主体作用,构建协同模式,营造开放环境,逐步建成各类主体协同互动和要素高效配置的技术创新生态圈。

  “钢铁行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应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理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在题为《智能制造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拥有丰富应用场景资源的钢铁行业将迎来数字化崛起的重要机遇。

  为此,他建议钢铁行业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从原料到产品全工序、全产业链的卡脖子技术;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通过智能化引领钢铁绿色化转型。此外,积极建设数字化创新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物理系统,让大数据、AI等成为有效解决流程工业“黑箱”难题的强力工具;要创新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攀登钢铁产业高峰。

  据悉,本次论坛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冶金信息网承办,托克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曲靖呈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曲靖钢铁集团凤凰钢铁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吸引了来自钢铁企业、行业协学会、研究设计院所、工程技术公司、高校、投资公司等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王海霞)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