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茉莉花开”两岸香——中建海峡“鲁班奖”工程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侧记

2021-03-29 11:38:3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苏艳蕾责任编辑:黄静

“茉莉花开”两岸香——中建海峡“鲁班奖”工程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侧记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

  陶瓷为骨,素竹为肤,似花,亦似帆。三江口岸,素雅轻灵的“茉莉花”绽放出优雅的姿态,为榕城增添了一抹柔美风情;远观,微微倾斜的造型又如出海帆船——这便是这座城市的新地标——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承载着福州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寓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这一层层紧紧相扣的深层文化底蕴,正是中建海峡向全国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的崇高敬意。

  这是中建海峡连续第五年捧得鲁班奖。这座融合了众多智慧和汗水的艺术殿堂,在中建海峡建设者手中成为时代精品、行业标杆、建筑艺术传奇。

  以建筑地标致敬鲁班精神

  之于福州市,它是一座建筑,一个地标。它蕴含着福州几千年的闽越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承载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希望与梦想。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造价27亿元,项目集多功能戏剧厅、歌剧院、音乐厅、艺术博物馆、影视中心为一体,造型像一朵5瓣茉莉花。

  这是一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在西方人的眼中,这首唱遍全世界的《茉莉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同时,茉莉花作为福州的市花,对整个福州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芬兰建筑大师佩卡·萨米宁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徐宗武强强联合,以茉莉花为灵感,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塑造出通体白色的茉莉花形象。整个建筑将钢铁的坚硬与闽江的温婉融合起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绽放姿态,尽显建筑的柔美。

  这是一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这次联合设计中,中外建筑师对当地文化、自然、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提炼出来许多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材料和造型,并准确地运用到创作中。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文化、人文历史、意识形态的融合,而佩卡所倡导的“就地取材”与之不谋而合。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福建当地材料——陶瓷和竹子,以现代工艺和创新性的手法赋予材料新生,将陶瓷和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在整个建筑的外表皮及最重要的室内演艺厅中。

  是花瓣亦是帆船。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五个花瓣也像五艘航行中的帆船,它传承福州上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寓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

  正是这一层层紧紧相扣的文化底蕴,赋予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深层次内涵。

  以高新科技彰显时代高度

  之于建设者,它是一件作品,一份自豪。它凝聚着诸多参与者的智慧和汗水,更是其勇攀技术高峰的最好佐证。

  全新的创意带给观赏者超强的视觉震撼外,给“护花者”带来的却是更高的施工难度。一个精品如何从蓝图变成现实?中建海峡从项目团队的组建、人员的配备开始,就将其定位为鲁班奖项目。

  这是一次选材的创新。德化白陶瓷制品的名声早已响彻国内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首次将不规则德化白陶用于建筑幕墙和内装在业内是一次大胆的创新。4万多根176厘米长的白色陶瓷百叶、2.5万片造型不同的三维艺术陶砖、150万朵“茉莉花”陶瓷片,1250万根小竹条拼接成的工业地板……这些都无样可鉴,无例可循,需要项目团队的研制。

  为了确保完美的声光效果,设计方要求三维艺术陶砖棱线要直,面不能塌,每一片陶砖的安装间距都必须控制在3毫米。面对近乎苛刻的要求,为了烧制合格的有牡丹花纹的三维艺术陶片,项目装饰团队研制了6个月,试验了无数种方案,最终成功烧制出了合格的成品。

  这是一次施工技术的突破。与普通项目的幕墙施工不同,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各单体建筑外立面均为不规则的三维扭曲钢构幕墙。对内装装修来说,最难的是音乐厅2.5万片牡丹花纹的三维艺术陶瓷片和歌剧院150万片茉莉花陶片的制作和安装。这耗费了20多个手工艺人,六七个月时间的装饰工程已经申报了8部省级工法。同时,由1250万根小竹条拼接而成的工业地板也让文化艺术中心大放异彩。

  这是一场毫厘之间的较量。对于这样不规则的异形建筑,达到完美无瑕的效果并符合建造标准并非易事。中建海峡的建造者们运用BIM技术克服了这一难题,将令人满意的答卷呈现给了世人。项目装饰团队建立的BIM模型与实际建筑误差仅在10毫米以内,BIM模型达到了施工实际能达到的最高深化精度LOD400。

  在钢结构安装阶段,项目部创新采用了放样机器人、3D打印、3D扫描等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该项目使用超大长细比的钢管单立斜柱用在幕墙安装上,这在国内也是首次。经过无数次的方案比选,项目部创新地采用了三维扫描+逆向建模技术,确保幕墙体系得到顺利的安装。

  最终,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BIM技术脱颖而出,折桂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卓越奖。经过BIM技术化繁为简的标准化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和施工效率,为今后复杂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

  以领军精神锻造龙头企业

  之于建筑业,它是时代精品,更是行业标杆。它是项目对标的范式,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建筑业加速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福州市提升城市面貌、提高项目品质过程中推行的首个PPP示范项目,也是中建海峡首个PPP项目。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给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PPP项目的推进树立了标杆。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自2015年5月开工,2018年8月竣工,工程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卓越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国内外多项荣誉。

  在施工难度如此大的前提下,该工程工期仅仅用了3年零3个月。能够如此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得益于这些年来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科技方面的积累和沉淀。

  作为福建省建筑业的龙头,始终坚持走科技引领发展的道路,在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的同时,为项目的快速、高品质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公司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动力。目前中建海峡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691项,各类科技奖97项。

  中建海峡只是一个缩影,2020年福建省建筑业的成绩格外耀眼。前三季度,全省建筑业共完成产值计9400亿元,同比增长6.0%,收获4个鲁班奖,11个国家优质工程奖,创下历史新高,这两个数字在全国各省份名列前茅。最终,福建省以建筑业总产值5.6万亿元,年均增长7.1%,排名全国第7位的佳绩收官“十三五”,奠定了福建建筑业大省的地位。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倾注了福州市政府和中建海峡集团大量的心血,整个项目团队以及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在此项目上得到充分体现。该项目在异形多曲面幕墙技术上的革新,在整个建筑行业都具有示范性,也将推动福建省乃至全国建筑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翻开福建省建筑史册,中建海峡始终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建海峡始对科技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本报记者 苏艳蕾)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