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6%以上。然而建筑行业属于传统产业,相对其他行业呈现利润低、生存难、发展更难的特征。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保护难、推广使用比例小,现有的绝大多数施工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材料跟不上时代发展。在陈锦石看来,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科技创新的氛围相对欠缺。相对于新兴领域,国家各个层面鲜有针对于建筑领域的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基金、专项课题的支持和扶持。社会资本也更多关注前沿和高科技产业,对建筑行业的关注度不够。长此以往,建筑行业的整体科技创新的氛围及基础都相对欠佳。
新施工技术推广的源动力不足。如近些年铝模、爬架等新施工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对铝材的需求、还是对施工工艺要求都提升了,材料和人工费用也相应提升,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本就微薄的利润,这也阻碍了新施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及技能不够。技术创新及落地实践,需要相应素质技能的施工人员。而建筑业入行门槛低,人员技能水平不高,思想僵化不变通。国家长期以来对建筑行业基础教育、技能培训投入也相对不足,导致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及技能水平跟不上新技术发明和大面积推广落地的要求。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陈锦石具体建议:
把对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到国家科技层面,从源头上鼓励和奖励。一是多设立国家级专项课题,以专项科研基金的形式,吸引研究所、高校及企业参与建筑技术创新;二是对于研究成功并得到推广的,给予专利保护的同时再给予财税方面的激励。
加大对建筑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利用建筑协会,组织资金与专业师资力量,通过增加高校建筑专业招生配额、增设建筑技术职业培训机构等手段,培养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逐步满足新技术、新工艺具体落地的人才需求。
大胆奖励新技术的尝试应用。对于对生产效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有重大改进的技术,国家可以选择部分区域或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增加成本财务政策补偿手段。(彭 浦)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