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拥有近3000万人口、220多万企业的超大型城市,总建筑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每天轨道交通客流量1000多万人次,每天起降航班2000余架次……越来越多的人、事、物需要管理,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需要防控,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很多问题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因此需要新的能力,特别在智能化方面要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上海市结合十多年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隐患实时管控、问题闭环处理”为建设目标,升级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从“高效处置一件事”出发,逐步迈向高效治理一区域、一领域,努力实现对问题隐患的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力争在最早的时间、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最佳的管理综合效率,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字化的CIM底座,是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重要运行基础。上海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CIM建设的要求,依托城市空间底图,建立了统一的地名地址标准和数据库,打造城市运行空间底图,汇聚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模型、基础设施等静态数据和天气、执法车辆、巡逻人员等动态数据,以及行政审批、案件处置等管理类数据,实现了可视化、标准化的共享共用,同步建立了数据动态更新的维护机制。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了“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运作体系。其中市级平台,主要抓标准建设,统管全局;区级平台主要做协调,发挥其支撑作用;街镇级平台主要是实战和处理日常城市管理遇到的问题。跟它相对应的是五级应用——市级应用、区级应用、街镇应用、网格应用、小区楼宇应用。平台已有300多个应用场景投入使用,为基层管理作业赋能,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接入。目前,上海正在编制一批地方性的标准规范和作业规范,以进一步支撑和完善平台运行管理。
在推进城市运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中,上海着力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把握好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涵盖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领域。城市运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是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上海城市建设领域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经济数字化重在高质量、生活数字化重在高品质、治理数字化重在高效能”的定位,从简单朴素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做起,在实战管用的前提下,与经济、生活数字化转型做好衔接与融合。二是把握好与新基建各项任务的关系。平台的建设使用,依赖于政务云、政务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又能规范指引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设施的复合使用、落地应用、集约高效。三是把握好与线下业务实践的关系。线下业务是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线上业务流程完善的发力点。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持续推进线下业务的调整完善。通过推动“多格合一、人进网格”,综合统筹城管、警务、市场监管等基层力量下沉到“网格”,责任细化落实到“网格”,逐步建立起“网格-岗位-部门-人员”的对应关系,精准实施联勤联动,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级。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金晨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