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开通在即,记者昨天探访发现,两条地铁线各站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基本“一站一景”,与周边历史文化相呼应。目前全线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为年底开通试运营做好准备。
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轨道交通目前在建线路共计16条(段)、在建里程304.6公里。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两条重要轨道交通线路年底开通后,将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丰富和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届时,本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将达715公里。
16号线中段:
国家图书馆站营造书海氛围
16号线中段北起西苑站,南至甘家口站,线路全长约10公里,共设7座车站,包含国家图书馆站、苏州街站、苏州桥站、二里沟站4座换乘站。16号线北段(北安河-西苑)已于2016年底开通,即将开通的中段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地铁骨干线,途经海淀、西城、丰台三个行政区,沿途经过海淀公园、海淀体育中心、人民大学、理工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国家图书馆,年底运营后,将与先期开通的北段实现贯通。届时从北安河到甘家口仅需49分钟就可到达,方便近百万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记者下午探访了国家图书馆站和甘家口站,发现车站“一站一景”,简约大气又古色古香。站台至站厅楼扶梯侧边墙体采用艺术玻璃,颇具艺术品位,同时加大了站与站之间的识别性。比如甘家口站设计的主题是“三里河秋色”,玻璃上印有金黄色的银杏,呼应该站周边的网红打卡地钓鱼台旁的“银杏大道”;国家图书馆站侧墙引用《中庸》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鼓励市民读书明智。每座车站站厅的装修在细节上也有讲究。国家图书馆站地面上不同字体的“书”字星罗棋布,吊灯上也有“书”字,还印有唐诗《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营造出一种遨游书海的氛围。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副部长谢亚勇介绍,16号线中段装修方案在延续16号线北段“京廊古韵”稳重大气的装修风格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优化及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图书馆站是继西直门站、东直门站和宋家庄站之后北京第四座“三线换乘”车站,将与地铁4号线、9号线实现换乘。“以往,16号线和4号线乘客只有在西苑站集中换乘,在国家图书馆站实现三线换乘后,能显著缓解4号线客流压力,使海淀山后地区市民进入中心城更加便捷,同时有效缓解万泉河路、西三环、三里河路等交通干道的拥堵情况。”谢亚勇透露,该站在设计之初就精心推敲方案,通过将站厅“拉平”的方式,实现同层换乘。这条地下换乘通道约100米左右,宽度约12米,还设置了2处自动人行道步行电梯,提高换乘舒适度与效率。
房山线北延:
高峰时运行间隔2.5分钟
房山线北延南起白盆窑站,北至东管头南站,线路全长约5.25公里,共设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自南向北分别为:白盆窑站、花乡东桥站、首经贸站、东管头南站,平均站间距约1.53公里。房山线北延开通后,除9号线外,将再增加两处与中心城线网其他线路的换乘节点,即首经贸站、东管头南站分别与既有10号线、在建16号线形成换乘,为房山地区及丰台科技园地区居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房山线北延4个车站装修风格统一,站厅层吊顶均采用白色铝板进行流线设计,屋顶好似绵延起伏的小山峰,简约大气。“全线延续了既有房山线‘山水画卷’的概念。”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设计管理部副部长李宏宇介绍,在此基础上,每站装修风格也有着鲜明区分,“比如白盆窑站采用橙色为主题色,首经贸站为深蓝色,车站颜色变换,不易使乘客产生视觉疲劳。”站厅、站台上许多小细节都体现着传统文化特色。记者注意到,站厅层扶梯实体栏板融入了卷轴的设计元素,站厅龙门架融合了古代笔架的造型元素,公共座椅、出入口字体则提取了中国古画落款印章的设计元素。
目前,全线4站站内装修已基本完成,安检闸机等设施安装完毕,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洁等扫尾工作。14时13分,记者搭乘试运行的列车从白盆窑站开出,不到3分钟后即到达花乡东桥站,又经过2分多钟到达换乘车站首经贸站。据介绍,房山线北延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100km,高峰时列车运行间隔为2.5分钟,高峰小时开行26对列车,系统规模按照30对进行设计。
相关新闻
应用5G技术 地铁发车间隔可再压缩10%
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昨天揭牌成立。未来,北京将依托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打造北京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并将研究基于5G技术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实现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再压缩10%以上。
协同创新研究院初期拟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智能列车、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网络五大科技创新中心。目前,该平台正在围绕运行控制系统、调度指挥和乘客服务、运行维护、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今年1月,京投公司牵头编制完成《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重点依托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打造北京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通过深化科技冬奥、智能票务、乘客信息等智慧化服务体系,提升乘客的智能出行体验。
今年疫情期间,北京地铁多条线路采取超常超强措施,11条线路迈入“间隔2分钟”大关。目前最小间隔2分钟已接近运营极限,要想再缩短运行间隔,需进行技术突破。对此,协同创新研究院将研究基于5G技术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提升超10%。同时将新建车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对车厢内广播音量、温湿度、照度等智能调节,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目前,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在牵头组织开展符合国际技术趋势的《新一代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示范工程》研究工作,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智慧轨道交通建设模式。
开展急救培训 三条线路AED设备全覆盖
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北京地铁已在1、2、13号线车站安装AED设备58台,目前正在集中对员工开展急救设备操作方面的培训。
昨天,在地铁13号线清河站站厅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旁,50名来自霍营站管中心的地铁员工聚在一起,倾听应急培训师王志文讲解AED设备的使用流程。王志文介绍,在使用AED设备之前,首先要确认被抢救者无反应、无呼吸、无心跳。参与抢救的人员可通过APP内扫描二维码、刷身份证、使用应急开关等三种方式取用AED设备。在盒子被打开之后,智能急救站会发出报警声进行提示。
“车站内的智能急救站都与后台相连,只要有人取出AED设备,后台客服会拨打电话确认,还可指导AED设备的操作,同时车站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得知相应情况。”王志文介绍,对于没有操作AED设备经验的人,智能急救站提供了简要的操作指南。在启动AED设备之后,设备也会通过语音提示操作的各个步骤。
除AED设备之外,智能急救站还提供了止血包扎带、创可贴和冰袋等医用耗材,需要时也可以操作智能急救站的触摸屏,通过扫码实名免费领用。
北京地铁公司按照每站1台AED设备的配置标准,于10月底完成1号线22座车站(施工中的苹果园站除外)AED设备的配置。今年12月初,完成了2号线、13号线35座车站的配置。目前三条线路共配置58台AED设备,安装有AED设备的车站已在站内示意图标注了设备位置。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