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南省郑州市“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是郑州市“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城区形象、增强居民群众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郑州市主干道改造共计21条路,涉及金水区14条道路、全长96公里。
金水区一期改造的4条道路,未来路(中州大道—沈庄路)、黄河路(嵩山路—中州大道)、经三路(北三环—城北路)、京广路(宋砦南街—金水路南400米)均位于中心城区,路窄人多,沿线涉及多个河南省、郑州市公共单位和居民小区,影响面较大。目前,金水区一期4条道路已完成改造,二期道路(北三环、陇海路)全面启动。
城东路顺河路口俯瞰图 赵志浩 摄
建立总设计师制度
在保持4条道路的独特风格基础上,金水区找准切入点,科学统筹融合,精心锻造节点,分别打造了“金水上苑”“金水顺苑”“金水福苑”和“金水纺园”等街头公园绿地,初步形成了“百米一小品、千米一小苑”的绿城风貌,让周边居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改造成效。
金水区利用“加减乘法”在道路改造中明确改造理念。“加功能”,增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公园绿地、公厕、直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减障碍”,拆除违建、移除强弱电箱、打开围墙栅栏;“乘东风”,带动农科路酒吧街等主干道周边特色街区同步提升,带动沿街单位联动升级,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黄河路U型空间 赵志浩 摄
推动共建共享共治
金水区深入践行“微改造、大效果”的理念,在原设计基础上,精准聚焦,细分建筑立面抓住重点改造,避免为了改而改,在确保改造效果的同时,杜绝奢华材料,提升性价比,将财政资金最大化利用。在城东路与顺河路交叉口,拆除一堵墙通透一个公园,拆除一处栅栏让出一片草坪,利用小动作实现了大效果,赢得了沿线单位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金水区借道路改造契机,政府推动辖区单位共建共享共治,利用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发动沿街单位,自行投资升级改造沿街建筑,携手联动共同打造休闲宜居的美丽街区。
问需问计问效于民
金水区坚持在施工中问需于民,重点突出功能提升和城区美化相统筹,实施强弱电上改下,消除空中蜘蛛网,更新扩容市政管线,建筑立面、绿化提升、道路铺装、多杆合一联动改造,城区逐步实现华丽蜕变。
坚持问计于民。结合金水区中心城区影响大的特点,错峰施工,实现快进快出,尽可能降低改造对居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
坚持问效于民。对于改造效果,多层次、大范围征求群众意见,金水区组织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老干部、媒体等社会各界进行观摩评议,认真吸收消化各类意见建议,力争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街头小品 赵志浩 摄
专业管养保长效
绿化种植“三分在建、七分在养”。各类绿植、花卉的绚丽呈现不能只图一蹴而就和短期保护,更应该注重日常养护,功夫下在平常。为此,金水区专门聘请第三方专业绿化单位,专职负责绿化的日常养护工作,确保专业化和长效化。
同时,金水区以管理为出发点,以指导引领建设,建设前充分调研,建设后适度调整,最大限度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需求,为管理赢得空间。项目建成后,金水区统一安排各街道办事处提前介入,无缝衔接,齐抓共管,共同打造亮丽、有序街区。(中华建筑报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王翠)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