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区地处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冲积平原,现有16个镇、4个街道,农村人口32.14万人。区域面积1646.69平方千米,粮食、果蔬、花卉、淡水鱼养殖、畜牧业等基础产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乡”美誉。近年来,辽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全面发展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证
辽宁沈阳辽中区成立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汇聚实施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全面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压实镇(街道)、部门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强化结果运用,树牢鲜明导向。贯彻落实《沈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优先”要求,做到层层落实责任,跟踪督查问效,实现有序推进。
二、坚持特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辽宁沈阳辽中区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做好“点、线、面”文章。
在“点”上,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按照“专业村+电商”模式,发展电商经营主体115家,电商专业村23家,打造了玫瑰小镇、苹果小镇、肉牛之乡等一批具有辽中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了辽中大米、鲫鱼、玫瑰花、苹果、葡萄等五大地理标志产品,辽中区也因此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
在“线”上,下大力气做宽产业带、做长产业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万亩、产量60万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苹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4万吨,蔬菜面积15万亩,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精养鱼池6万亩、产量12万吨,是东北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生猪饲养量123万头、肉牛饲养量62万头。围绕优势农产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2家,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
在“面”上,依托中心镇建设,努力打造块状经济。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聚,构建了“东工商、南养殖、西林果、北鱼蔬、中种植”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新模式。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区域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新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也是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最直接、最切身的获得感、满足感的一项重要举措。辽宁沈阳辽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主色、新区特色,坚决抓好“三个坚持”,大力实施绿色崛起战略。
坚持生态为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相继出台了空气、水体、土壤等防治保护方案,制定了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污水处理,加强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做足水文章,千顷生态湿地、百里水韵长廊成为区域发展一张名片。
坚持整治为先。聚焦交通路桥、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工程,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水体治理、饮水安全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示范村8个。
坚持转型为要。以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清理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积极推进精密铸造、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的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带动绿色升级。充分依托珍珠湖地区良好生态资源和杨士岗温泉小镇,大力培育民宿旅游、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等特色产业,打造辽中休闲生态旅游品牌,以绿色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把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四、推进乡村改革,注入创新发展强大动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辽宁沈阳辽中区坚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构建“三个模式”,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乡村要素活力。
构建“三资”监管新模式。瞄准“三资”管理粗放短板,同建设银行合作,搭建“三资”监管平台,将村级会计核算、经济合同管理、产权交易、预警监管等集体“三资”基础数据纳入网络系统,向长期低价承包土地、侵占村集体资产、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开刀”,较真碰硬,集中整治,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科学监管、有效利用。截至目前,全区清理出各类农业用地面积9.79万亩、建设用地面积866亩;清收欠款8423万元,化解村级债务3788万元,清理出固定资产1.3亿元,实现集体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构建科技兴农新模式。依托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9家区域农技推广站以及村农业科技示范点搭建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发挥中化农业MAP、大光农业服务中心等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作用,聘请国内20多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科技讲师团,形成“院士+协会+基地+养殖户”的全新科技服务模式,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能力有效增强。康森留芽米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成立“政银担”农业金融服务中心,与省农担公司签订协议,推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目前,通过“政银担”农业金融服务中心下发贷款269笔、1.3亿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贷款成本,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信用联社合作,出台《辽中联社关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镇、村、个人积极争取信用评定,一批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获得发展扶持资金。截至目前,评定诚信镇(街道)6个,诚信村49个,获得贷款9634万元。
五、夯实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辽宁沈阳辽中区坚持以发展保障民生、以民生促进发展。
夯实基础,加快发展促民富。以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区目标为统领,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抢抓东北新一轮振兴机遇,大力实施工业立区、富民福民等六大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实现强区与富民的良性互动,为持续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兜牢底线,突出重点解民忧。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落实鼓励就业创业政策;年初以来,投入扶贫资金1100余万元重点实施危房改造、助学奖补等民生托底项目,有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投资1.34亿元全面实施区医院发热门诊、疾控中心、新中医院等9个公共卫生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顺利实施学校改造、数字校园建设等工程,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资13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文化广场212个,乡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今年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70多场,基层文化活动700多场。
打牢基石,抓好基础保民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积极推行“互联网+综合治理”新模式,建立“六位一体”网格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基层党建、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全区实现网格管理“多网合一”。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