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田野里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打好捆的艾草像一个个小房子每隔几米堆放一个,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一辆拖拉机旁装车……2020年11月9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张庄村附近一个大型艾草种植基地一派丰收的景象。
蓝天之下、田间地头,一辆打捆机正在给晾晒好的艾草打捆。“经过一个星期的晾晒,这些艾草已经可以打捆装车了。上午已经打捆了50多亩地了。”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艾草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永齐喜悦地告诉记者。
工人们将打好捆的艾草装车 张晓甫 摄
两年前,张永齐在安徽省一家药企做销售经理,无意间在当地看到很多人种植艾草发家致富,加上在外面多年积累下来的销售资源,就萌生了回家种植艾草的想法。
“一年种、多年收,每年能收割4茬,一亩地大概有一吨半的产量。”看到这个绿色事业能带来致富希望,张永齐就辞掉了月薪两万元的工作,回到万金镇老家承包200多亩地开始种植艾草,没想到第一年每亩净利润就达到了1000元。
“艾草很容易打理,人工和化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负责艾草种植管理的村民张平均告诉记者,艾草根系发达,收割一年后根部还能萌发出新的植株来,将老根裁成长6厘米左右的种根,栽植到新承包的田地里,能节省很多成本。
“在这个种植基地每年能拿到1万多元的管理工资。”张平均十分满意当前的这个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些工资够维持他们全家几口人一年的开销。艾草种植基地最多时能吸纳50多名周边村民来干活挣钱。
在一个大型仓库旁,一个长长的传送带连接到一辆大货车上,两名工人正在将传送带上的艾草放到车里。
“艾草有很多功用用途,既能做艾灸条、足浴包,还可以制茶入药。”来自南阳市方城县的货车司机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老家那边有好几个艾草加工企业,每年都需要很多货源,今年他已经来这个种植基地拉了十几趟了。
“过几天就要把这些地里的艾草根重新翻出来,挑选一些嫩根做原种。”张永齐告诉记者,他在种植基地西边又承包了200亩地,明年种植规模有望达到年产500吨艾草,将会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道路。(中华建筑报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张晓甫)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