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城市所需,更是民生所盼。淅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养淅川”目标,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加强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再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新高潮,“改造”出归属感、满意度。
绿色发展 普惠百姓家园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走进淅川县体委小区,顿觉神清气爽: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从里到外粉刷后的楼体焕然一新,整齐规划的车位上,机动车停放有序,每个单元门前,都有居民自发摆放的花草,微风拂过,淡淡的草木清香在空气中流动,沁人心脾……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淅川县在百城提质工程建设中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着眼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老旧小区精细改造中,从实际出发,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精于设计,充分体现城市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建设理念。
为工程画好“路线图”、谱好“五线谱”。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指导意见》《淅川县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改造任务、改造原则、改造范围、改造内容和资金来源等问题,突出改造重点,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
突出整体性。淅川县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老旧小区实施集中连片改造,既凸显地域特色,又体现传统肌理,使之与城市的主色调和整体风貌相协调。
突出系统性。着眼于环境改善、品质提升,该县充分征询民意,深入调查摸底,按照“一区一策、上下联动”的模式,对违章建筑一拆到底,对阻碍通行、遮挡风景的围墙实施拆除,为打造畅通亮丽小区夯实基础。
突出功能性。把握关键重点,既解决小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又补齐小区绿化、公共休闲场所、停车设施、社区综合服务等方面的短板,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突出长效性。建立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于集中连片的老旧小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把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搞起来,共创和谐家园。
2019年,该县三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体委小区、西大院小区、老车站小区,涉及户数422户,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71万元,已全部完工;2020年,该县改造老旧小区8个——狮子路社区、顺风幸福社区、冬青社区、鼎力小区、红旗小区、国税局家属院、县政府小区、房产小区,涉及户数1181户,建筑面积19.9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427.5万元,力争近期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高位推进 释放民生红利
什么不行就改什么,缺少什么就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
9月25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到西大院小区和狮子路社区等地,调研指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坚持高位推进、上下联动的一个缩影。
老旧小区改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充分享受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如何给老旧小区居民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淅川县委、县政府用“加速度”和高质量,向群众交上了满意答卷——
专班推进,提高效率。淅川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今年民生十件实事强力组织实施。该县成立了以县长杨红忠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具体负责各项统筹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县长杨红忠每周听一次进度汇报,办公室每周一下午和周五上午召开碰头会,汇总研究改造进展情况和协调解决紧迫问题,实现“大事研究拍板、小事即定即办”,提高工作效率。
上下联动,压实责任。淅川县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做到行动有准则、工作有抓手,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实施了党委专班、社区分包、村组专干负责制,定期召开专项推进会,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好业主委员会的桥梁作用,让群众深度参与改造全过程。今年5月份以来,该县已累计拆违129处,面积2200多平方米,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强力保障。
宣传引导,广泛参与。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单、改造公告,召开业主代表会议等形式,向居民宣传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和全县的整体部署。通过张贴布告、入户沟通、集体座谈等方式,结合政策标准及百姓意愿制定方案,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成果共享。
县政府小区在业主委员会倡议下,党员自发成立搬家服务队,自租车辆,无偿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居民家庭搬移生活杂物,确保违建房屋迅速腾清;体委小区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话民生、金点子”系列宣讲交流活动,让民众各抒己见,真正体现问需于民;西大院小区居民主动出资出力参与改造,居民自行筹资达71万元投入前期管网燃气等改造项目;房产小区业主单位筹资50万元支持拆除违建临建。截至8月底,全县改造小区业主单位筹措和居民自愿投入的资金有350多万元。
如今的小区,越变越美,越变越靓,居民幸福感大大增强。
“以前私搭乱建多,出门道路坑洼不平,楼体又破又旧,现在环境干净、漂亮、整洁,房屋价值稳步提升,我们住得开心舒心。”顺风幸福社区居民宋女士说,看到施工人员为了将施工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加班加点赶工期,施工人员顾不上吃饭,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忙,给施工人员端茶送水送吃的,居民们还提出很多建议,施工方也都尽量满足落实。
高效率的改造、精细化的管理,居民们从心存疑虑到全力支持,欣喜于生活环境的改变。
精于细节 助推颜值蝶变
小电梯,大民生。“看到小区里安电梯,我们这些老同志高兴得睡不着觉。”淅川金穗小区作为我市首个加装电梯的县一级试点小区,在新电梯的衬托下展现别样魅力,令饱受上楼之“苦”的老居民们激动不已。记者看到,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住宅楼,修旧如新,尤其是那新安装的电梯,显得颇为壮观。
始于颜值,精于细节。
老旧小区改造,点多面广,并不是件容易事。淅川三管齐下,惠民利民。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设施,例如,维修完善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二是提升类的基础设施,比如有条件的地方配建停车场、活动室、物业用房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类的内容,包括完善社区养老、医疗、家政等设施。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正逐渐成为当前城市更新、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向。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淅川推出“菜单式”服务,用真心赢得民心,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
创新渠道,加装便民电梯。淅川县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累计投入资金240万元,在金穗小区率先安装6部电梯。目前6部电梯主体框架均吊装完成,有3部正在进行运行设备安装,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也为推进总体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凝聚合力,探索社区养老。注资200万元成立淅川恒泰养老服务公司,在房产小区建设可容纳60余人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预计年底正式投入运营。同时,龙城街道配置两个、商圣街道配置1个较大规模的养老服务中心,使之基本覆盖了整个县城,不仅便利了本小区居民,也惠及了全县有养老需求的百姓。
畅通升级,扮靓背街小巷。淅川县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结合每条小巷的实际情况,融入文化元素,凸显区域特色,着力打造一批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精品小巷。目前已投资660万元,硬化背街小巷道路18条、7.7公里,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极大方便了居民出行。
“四个中心”,健全便民服务。淅川县通过“四个中心”,即“物业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进一步满足和提升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2019年改造完成的体委小区已先期开展了“四个中心”配套建设,为后续全面铺开积攒经验。2020年改造项目大头落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该县将以小区改造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四个中心”配套工作。
淅川县系列民生配套工程的实施,无不凸显政府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关注。
同心同向 打造民心工程
以“红色聚力”驱动“绿色小区”,找准难点、热点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用区域化党建这张“网”将基层党组织的资源、人才、信息等优势连起来。
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淅川县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试点小区治理提升。
实施“政府统筹、街道主责、社区主抓、业主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及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共商共建民主决策模式,把党建工作与长效治理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商圣街道通过实施“小区党小组”领导、“小区业委会”自治,“一区一策”“一楼一策”的模式,把党建工作贯穿老旧小区工作全过程。
通过摸排小区党员情况,在党员中推选成立党小组,以党建活动指导业主委员会工作,取得居民信服,带动群众参与。龙城街道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进筹备组成立、首届业主大会选举、业委会成立等环节,明确社区党支部书记就是改造小区党建责任主体,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自始至终接地气,走活党建与长效管理“一盘棋”。目前,该县2019年3个改造项目及2020年8个项目均已成立党小组或业主委员会,参与党员人数达90多名。
“我们将继续完善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党建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党建覆盖面,真正把老旧小区改造办成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经验、贡献力量。”卢捍卫说。
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居民勤劳之手同心同向,通过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绘就淅川县“百城提质”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同心圆”。淅川,正朝着宜居宜业宜养新家园华彩蝶变、高歌猛进!(中华建筑报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李云超 金 雷)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