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河南内黄:修好“致富路” 架好“幸福桥”

2020-11-03 14:17:2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富亮 任贵伟责任编辑:王富亮

  本报讯 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六村乡张桑村,一些人正在栽种绿化树木。村民张灵敏高兴地说:“路宅分开后,下水道修好了,绿化树也栽上了,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我们村比较偏远,以前卡车都进不来,路不好走。政府修建‘四好农村路’,现在我们村的道路四通八达。我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张桑村是内黄县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9月,该县国道、省道干线公路高标准完成示范路建设30.5公里,县道完成示范路建设105公里,各乡镇完成乡村示范路建设315公里,路宅分家新完成136公里,新改建、中修公路116公里。“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河南内黄:修好“致富路” 架好“幸福桥”

施工人员均匀铺设沥青混凝土现场 任贵伟 摄

  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升通达深度

  10月28日11时许,在六村乡陈六村和北六村之间,施工人员操作大型机械将沥青混凝土均匀地铺在乡间的道路上。

  这样的场景在内黄县各个乡镇不断上演。该县聚焦打通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全域创建、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的总要求,坚持以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县道为骨架打造精品示范路和精品示范环线路,以乡道为支线推进与村道无缝对接,形成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路田路宅产权明晰、路肩建设规范达标、行道绿化整齐划一、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新格局。

  内黄县在全县形成2个精品大环线和6个精品示范线,实现乡域小环线与干线公路和县道无缝对接。同时牢固树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追求卓越“三种意识”,把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确保建设标准一次到位、工程质量全面过硬、建设手续完备齐全、后期管护跟进到位。

  建立健全创建机制 全面激发工作动力

  内黄县先后制订并出台了《内黄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内黄县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工作细则》《内黄县“四好农村路”示范(达标)乡镇创建评定标准》等文件,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内黄县委、县政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乡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并出台了奖惩政策。同时,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因工作不力、懒政怠政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该县树立“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理念,在内黄县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该县采取“一路一长”的管理方式,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有效治理路域环境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立根本、保长远的制度机制,常态化保持畅、洁、绿、美、安、舒的路域环境。

  “出门见路、抬脚上车” 农产品运输更加畅通

  内黄县交通运输局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县道小郭线示范路,内黄县公路局在保护原有树木基础上因地制宜整修省道303线路肩、边坡、边沟,六村乡围绕“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精准发力,梁庄镇抓住“四好农村路+产业振兴”巧做文章,豆公镇突出“四好农村路+旅游”……内黄县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通过持续不断抓建设、抓管理、抓养护、抓运营,使内黄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三农”作用进一步突出。同时,该县立足县域实际,探索城乡服务一体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农村公路运营模式,全面促进农村公路与客运出行、物流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实现广大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让农产品上行的渠道更加畅通,出现更多的美丽乡村路、绿色乡村路。(中华建筑报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任贵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