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河南宜阳: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2020-10-27 10:31:2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富亮 张珂 田义伟责任编辑:王富亮

河南宜阳: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省乡村旅游特色村香鹿山镇赵老屯村 田义伟 摄

  本报讯 未进其村,先闻其香。

  临近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赵老屯村的地界,便有一股难以名状的清香,好似茶香又略带辛味,沁人心脾。洛阳迷迭香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石瑞朴说,这是迷迭香散发出来的味道。

  迷迭香香飘创业路,群众又能得到什么呢?香鹿山镇党委书记赵青海介绍,群众依靠土地租金、劳务薪金、服务佣金、经营现金实现了增收致富。赵老屯不仅“屯香兴旺产业”,还“屯绿提升生态”,村里在全面完成厕所改造的同时,建造景观水系,湖渠贯通,移步换景,形成山水林田湖和谐自然的生态景观;“屯文留住乡愁”,确定“小青砖、黄土墙、半坡顶、砖木门”的传统豫西民居风格并进行整体改造,深挖历史文化,保留老街老院老窑风貌,建成“一场三街四院六园”等项目,村景一体,文旅融合,自然和谐,收到了望得见绿水青山、留得住温润乡愁的效果。

  三个“屯”引回了在外创业人员。31岁的赵老屯村村民陈爽爽以前在洛阳市区开美容院,现如今,她回到了村里开起了“窑洞”农家乐,不仅在家门口每月能挣到上万元,还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其乐融融之情溢于言表。

  大伙儿都说,不仅仅是全镇“颜值担当”赵老屯一个村,整个香鹿山镇都变美了。美在哪?家园变美,老破小、脏乱差经过环境集中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变身道路顺畅、屋舍俨然、各具特色的魅力村落;日子变美,种庄稼靠天收逐渐升级到花椒、迷迭香产业,农民腰包鼓鼓笑容满满……

  近年来,宜阳县香鹿山镇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承接洛阳,助力宜阳,提升镇域,主动融入”的发展思路,按照“工业主导、农业调优、旅游带动、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县域发展五大路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提质扩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矢志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党旗分外红发展根基稳

河南宜阳: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便民高效的香鹿山镇群众之家 田义伟 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宜阳县香鹿山镇留村村的文化广场上,人们又迎来了一天中最惬意的休闲时光。跳舞、散步、打篮球、下棋……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留村的夜色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夜幕之下,路灯映衬,党群服务中心的党旗鲜艳,党徽闪耀。

  今年以来,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党建根基。

  强化党建阵地建设。高标准新建潘寨村、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高规格提升郭坪村大队部,刷写党建标语70余条,凸显“一阵地一特色”,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河洛党建计划”全面提升年为抓手,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约束,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管理教育的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守纪律讲规矩,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两分两选三公开”活动和“四亮两暖”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信访稳定等工作方面,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基本制度不松懈,将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6名,确定党员发展对象19名,切实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村庄格外靓 家园美如画

  赵老屯的秋,活力满满。

  走进位于宜阳县的赵老屯民俗文化村,秧歌舞动感十足、梦幻紫藤长廊浪漫满满,还有小丑和大白熊的欢乐生活让孩子们笑声连天。国庆长假期间,赵老屯民俗文化村化身民俗嘉年华乐园,秧歌、汉服快闪、小动物表演、乡村巡游、灯光秀等表演一场连着一场,扎染、投壶、射箭、蹴鞠、画油画、采迷迭香茶等体验活动互动感强。秋雨绵绵中,到赵老屯走一走,吃、喝、玩、乐,聚集了豫西民俗风情与洛阳秋天的魅力,充满生机与活力。

  颜值高,内涵足,赵老屯不是唯一。今年以来,香鹿山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自身潜力,大笔勾勒蓝图,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党员引领全民参与,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物业公司统一保洁,各村生活垃圾清理到位,村庄环境整洁,全镇卫生保洁实现了常态化、动态化、制度化。全镇完成厕所改造7211座,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在郭坪、大柳树、樱桃沟等村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栽植石榴、杏树、桃树、竹子等5.4万株,村村描绘好绿、亮、净、美“现代村居图”。

  美丽乡村示范线建起来,“穿”起群众红火新生活。一条示范线上,一个个风格各异、独具魅力的美丽村庄宛如颗颗明珠绽放光彩。甘棠村依托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召伯听政处,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成生态观光水系、召伯文化主题游园、特色景观墙等项目;东韩村利用区位优势,栽植冬枣、樱桃、梨、桃、柿子等优质果树,着力发展沟域经济;郭坪村围绕“一河一路一环线”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乡土文化风味,打造诗意栖居新乡村;大柳树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打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战为抓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该镇按照“培育典型、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大投入,创新工作举措,强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线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域一特色乡村发展新格局。

  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树起来,村民钱袋鼓起来。该镇以赵老屯村为中心,引进洛阳迷迭香农业开发公司,大力发展迷迭香特色种植,开发迷迭香茶叶、化妆品和深度体验等系列产品,围绕迷迭香打造寻香之旅,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赵老屯迷迭香民俗文化村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发展餐饮小吃、特色民宿经营户28家,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正逐渐成为新的洛阳市近郊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

  特色产业旺 振兴有力量

河南宜阳: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迷迭香种植基地 黄红立 摄

  “招牌叫得响,产业路更广。花椒十里香,振兴有希望。”香鹿山镇属半山半川区,下辖31个行政村,其中16个村位于山区,有丘陵旱地5万多亩,2017年,该镇认真研判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把花椒产业作为全镇主导产业,先后组织2000余名干部群众分批到“中国花椒之乡”陕西省韩城市参观学习,邀请农技部门专家集中论证,最终确定花椒“大红袍”系列中的“狮子头”“黄盖”两个品种,作为当家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如今,该镇已种植5.5万亩花椒,发展椒农6220户,带动贫困户920户种植5900亩,建成了长达21公里的万亩花椒产业带,1个万亩花椒示范园、8个千亩花椒示范园,花椒种植村达到20个,成为豫西花椒大镇。

  该镇深谙,提升地方农特产品知名度,对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意义深远。今年,香鹿山镇秉持“营造大品牌创氛围、做实小品牌强产业”理念,开发花椒油、花椒芽酱、花椒调料礼品装等一系列花椒产品,注册“椒鹿原”商标,创建“豫西花椒第一大镇”,强力打造“中国生态食材之乡”,延伸拓宽花椒产业链。

  该镇还计划再新建8个花椒烘烤车间,两个4000平方米的仓储和1个大型花椒交易市场,花椒不出县就能深加工、卖得好,拓宽椒农增收路。

  从“零星栽植”到整村整乡覆盖,从“提篮叫卖”到客商抢购、统一销售,从农户自建到合作社托管经营,香鹿山花椒产业正走向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辐射带动全县花椒产业蒸蒸日上,真正实现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在96%以上,正常年景亩产干椒200斤以上,亩均收入1.2万元左右,山区村农户仅花椒一项收入最少可达3万元,最多可达20万元以上,户均达5万元左右。

  花椒不是该镇产业版图上的“独苗”。今年以来,该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以“工农并重、城乡统筹”为原则,在山区发展产业,在川区促进就业。

  该镇在管护好留村、马沟等21个村5.5万亩花椒的基础上,在樱桃沟、砖古窑两个村新栽植樱桃1000余亩,在大柳树村栽植菊花320亩。目前,已经全部完成种植任务。在赵老屯、樱桃沟、王凹、柏树沟、大柳树等7个村种植迷迭香1万亩,建成了万亩迷迭香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该镇继续与相关企业对接,引导砖古窑、牌窑、潘寨等21个村种植丹参、知母、蒲公英、红花、柴胡5个药材品种18611.7亩,吹响特色产业发展号角,为群众铺平脱贫增收奔小康的道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如今的香鹿山镇,风光旖旎,产业振兴,人居和谐,蓬勃发展中的香鹿山,无疑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未来可期!(中华建筑报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张珂 田义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