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金秋十月,河南省西峡县桑坪镇山坡上、沟叉间,红玛瑙般熟透了的山茱萸果挂满枝头,将树枝压得颤巍巍的,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牛毛坪村的马登朝趁着天气晴好,一大早就带着箩筐,来到了自家的自留山上摘起了山茱萸,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果实映红了他憨厚幸福的脸庞。“今年果子稠,产量要比去年多,收购价格也不低,一公斤果皮能卖到三十多元!”
今年53岁的马登朝是村里的贫困户,全家三口人,妻子患有脑瘤,他曾做过胃切除手术,前些年光夫妻俩治病就花费了三十多万元,家中所有积蓄付之一炬,还欠下了不少外债。村里鼓励他发展产业,他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在发展其他产业的同时,从传统中药材山茱萸种植入手,当即对自家山坡的山茱萸树进行了老树换新、补种、垦复,由于管理到位,山茱萸获得了连年的好收成,他家的生活也日渐宽裕了。
看着眼前一棵棵山茱萸树,马登朝喜形于色,“我种有100多棵,现在摘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都还没摘哩。”问起此项今年的收入,他挠了挠头,“说不准,收入2万多元没问题吧。”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科技支撑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推动传统山茱萸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把山茱萸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山茱萸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脱贫攻坚的新保障。
林修竹地,桐漆茱萸香。西峡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达1800吨,年产值7000多万元,被命名为“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全国首批GAP中药材基地。该县以宛西制药集团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订单”生产,确保药农“旱涝保收”,全县从事山茱萸种植的农民达20万人,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中华建筑报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封德 杨晓娜)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